正文 《BBC音樂雜誌》BBC Music Magazine(1 / 1)

《BBC音樂雜誌》BBC Music Magazine

霍洛維茨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在他的成功後麵,也有長時期離開音樂舞台的人生低落階段。霍洛維茨於1989年11月5日逝世後,世人對他有很高的評價,許多媒體引用了英國評論家內維爾·卡達斯(Neville Cardus)的讚語:“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鋼琴家。”但對霍洛維茨褒貶不一的說法也一直存在,鋼琴大師裏赫特就曾稱他是“頭腦簡單的偉大鋼琴家”。而作為一個男人,他又被認為性格古怪、傲慢而又愚蠢無趣。霍洛維茨是結了婚的,但眾所周知他有同性戀傾向。霍洛維茨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鋼琴家隻有三類,同性戀、猶太人和水平拙劣者。”而他自己正屬於前兩類。當他在1933年秋宣布自己準備結婚時,了解他的親友們都感到詫異,而這新娘還是托斯卡尼尼的女兒萬達。麵對阿圖爾·魯賓斯坦同樣的驚訝,霍洛維茨坦言:“對於女性我不知該做些什麼。”這段婚姻雖然一直維持到霍洛維茨去世,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女兒,實際上兩人早已分居,其間還爆出了萬達與霍洛維茨的弟子鋼琴家拜倫·賈尼斯(Byron Janis)的緋聞。失去萬達是霍洛維茨的不幸,他也接受過同性戀心理治療。雖然人們都認為霍洛維茨是個同性戀者,但並沒有關於他在這方麵行為的具體記載,所以也可以說霍洛維茨是與鋼琴結了婚。“如果人們知道霍洛維茨在鋼琴上表達的是什麼,也許不會再讓他上台演出。”美國鋼琴家威廉·卡佩爾如是說。但無論如何,霍洛維茨在全世界受到歡迎。1989年11月1日他最後一次錄音,四天後逝世。

新發現的梅西安的鋼琴曲《阿爾卑斯山囀鳥》(La fauvette passerinette)2013年11月將由鋼琴家彼得·希爾在英國首次演出。這首十五分鍾的樂曲寫於1961年,作曲手法類似梅西安以鋼琴來表現各種鳥鳴聲的著名套曲《鳥》(Catalogue d’oiseaux)。數年前,希爾為了準備演奏《鳥》,赴巴黎研究這部作品的原始版本,在梅西安檔案的一批影印件中意外發現了《阿爾卑斯山囀鳥》的手稿,樂譜下端還有作曲家所留“抄譜”字樣,因此可確定該曲已經完成。這首樂曲中對鳥鳴聲的描繪比較簡單,據研究,很可能是作曲家當時因另有管弦樂作品委約而終止了該曲的進一步創作。

今年值世界著名的西方古代音樂演奏團體——英國古樂學會(Academy of Ancient Music)成立四十周年。該團體由指揮家、羽管鍵琴演奏家克裏斯托弗·霍格伍德於1973年創立,學會名稱來源於1726年創立的倫敦聲樂、器樂作品表演和研究協會,專門致力於早期音樂的演奏。英國古樂學會是當代古樂演奏的先驅。最初他們認為早期音樂曲目沒有必要反複地演奏,但當他們演奏了巴赫、海頓、莫紮特之後發覺這些音樂之間其實區別很大,從而受到啟發。1981年,學會推出了莫紮特交響曲全集,結果在音樂世界引起轟動,要知道莫紮特的音樂是人們心中的聖地,以新的演釋方式獲得認可實屬不易。首戰告捷,Decca公司立即對他們委以重任,學會為了擴大曲目,專門向音樂學家谘詢,請來了在詮釋古樂方麵有經驗的賈普·施羅德(Jaap Schroder)領導樂隊,可謂前途一片光明。霍格伍德表示:有些作曲家是由於現代古樂的演奏才為人所知。排練拉莫及其他法國巴洛克時期作曲家的樂隊作品,所需時間比一般曲目要多得多;而且隨著人們欣賞要求的提高,演奏像亨德爾歌劇這樣的劇目,不使用古樂器是不行的。如今,這個樂團已經訪問過許多國家(2011年曾來上海在上海音樂廳演奏《勃蘭登堡協奏曲》),錄製了大量高水準的唱片,也獲得過許多大獎,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古樂演奏團之一。現有古代音樂作品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現任音樂總監理查德·埃加(Richard Egarr)的領導下,英國古樂學會正努力做到將每一部作品都演奏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