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嚐聞古人之言曰:“在其位,謀其政。”餘以為人當先知其位,方可謀其政。若未在其所知之位,既得位,而其心亦不可謀其政也。是故人當先知其位,然則得其位,後而謀其政。
鵬唯其大,背負泰山,翼若垂天之雲。若驅之如鳧鶩,而囚之於樊籠之中,則不複也。鳳凰涅槃,扶搖直上萬裏,舞於九天,棲於高梧,聞其音也,可作金石之聲。若囚之於樊籠,而置之於肆市之中,以彰其鳴,此亦不複也。是故鯤鵬鳳鸞之屬,其位當為九霄;鳧鴳鶩雀之儕,其位當為樊籠:則其不可反也。
此自然之理也,於物可也,於人亦可也。夫莊生為漆園之吏,知其位不在此也,遂棄而去,為《南華》之經,以抒其意之向。靖節為彭澤之令,棄之歸田,有《歸來》之作,以明其心之誌。且夫媯夏已沒,大道不行。周惠天下,猶見漁澤之士;漢隆地表,亦有棲山之夫。夫隱逸者,皆曉其位,而不欲為官牘所累。是故伯夷首陽,梁鴻海曲。其為此者,皆心有其明也。
古之為官者,大抵戚戚於祿,而少有知其位且謀其政者,其皆雖富貴而湮沒,唯知其位者稱焉。周公呂尚知其位,興周八百載;張良蕭何知其位,啟漢四百歲。範公知其位,西夏安能覬覦;嶽帥知其位,北金怎可小覷?韓退之知其位,文起八代之衰;庾肩吾知其位,筆推六朝之盛。
使天下皆不知其位,則儒者執銳陷陣,武者執筆為文,農者集資經營,商者扶犁躬耕。如斯者,則智者不可盡其謀,勇者不可竭其力,仁者不可播其惠,信者不可效其忠。然則何求國家之興隆與民族之繁榮者乎?
是故天地萬物各有其位,各循其理。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猿攀危岩,駱馳戈壁。夫馬與驢也,驢之位於戶牖,馬之位於原野,其位皆不同矣。是故馬相於伯樂而驢相於坊主。其由也,由上可知矣。
故曰:人當先知其位也。
(指導老師 高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