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洗手事小,健康事大(1 / 1)

[一般來說,人的一隻手上沾附著大約40萬個細菌,如果手洗不幹淨,會直接導致健康隱患。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閑下來,就摳鼻子、揉眼睛,此時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虛而入,致使健康的身體受到侵襲。於是人們漸漸認識到,洗手並不是一件小事,它關係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在預防疾病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把“洗手”作為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下來。]

●洗手裏麵也有大學問

洗手時,有三個環節不能忽視:

■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縫、指關節等部位,務必將其中的汙垢去除。衝洗時把手指尖向下,雙手下垂,讓水把香皂泡沫順手指衝下,這樣不會使髒水再次汙染手和前臂。

■整個搓揉時間不應少於30秒,最後再用流動的自來水衝刷幹淨,直至手上不再有香皂沫兒為止。

■注意隨時清洗水龍頭開關。因為洗手前開水龍頭時,髒手實際上已經汙染了水龍頭開關。開關處也要用手打上香皂沫兒摩擦一會兒,再用雙手捧水衝洗幹淨,然後再關水龍頭。

●洗手其實也有誤區

■不願洗手

很多人總覺得自己“身體棒”、“抵抗力強”,認為手可洗可不洗,而且嫌洗手麻煩。許多人說“我們的手是幹淨的”,這隻表明肉眼看不見汙染物,因為細菌至少要放大300~400倍才能看見,病毒則更小。

■簡單地擦擦手

由於不具備洗手條件,或因沒有水,隻好以擦代洗。吃東西前,或用手絹、手紙,或用衣襟、袖口,隨便擦擦手就吃。

■不用香皂洗手

僅用清水衝洗,是沒法把手全洗幹淨的。用香皂洗兩遍左右即可抑製甚至殺死一些細菌病原體。

■隻洗一遍手

有的人用流動水洗手時,雖然也打了香皂或用了洗滌液,但剛剛搓出點泡沫兒來,就馬上用水衝掉了。由於泡搓時間短、衝洗遍數少,實際上仍不符合科學洗手的基本要求。

■用髒毛巾擦手

手洗淨後,一定要用幹淨的個人專用毛巾、手絹或一次性消毒紙巾擦幹雙手,並勤換毛巾。如果用髒毛巾或髒手絹,甚至用衣襟擦手,實際上會造成“二次汙染”。

●洗手液的巧選巧用

洗手液共分兩大類,一類是普通洗手液,另一類屬消毒產品。前者起到清潔去汙的作用,後者含有抗菌、抑菌或殺菌的有效成分。兩類洗手液在外包裝上有分別,普通洗手液一般為“準字號”,消毒洗手液則多為“消字號”。洗手液一般無磷、鋁、堿、烷基苯磺酸鈉等成分,運用溫和去汙的原理,容易被皮膚接受。

目前,我國並沒有頒布關於洗手液產品生產和檢驗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所以我們日常購買的小瓶裝洗手液有可能會出現細菌超標、乳化效果不佳等質量問題。

作為消費者,選購洗手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到正規商場購買,正規商場進貨渠道比較穩定,有較為嚴格的進貨把關製度。

■觀察包裝是否完好,包裝瓶上字跡印刷是否清晰,泵頭是否結實。一般洗手液是通過擠壓泵頭出液,如果包裝質量差的話會在使用過程中不出液或者漏液,造成不便和浪費。

■看標誌是否齊全,如有無廠名、廠址等,特別要注意是否有標準號。盡管目前洗手液尚無統一的國家標準,但國家不允許無標生產。

■注意內容物即洗手液本身,聞一聞有無發臭、刺鼻等異味。如有則可能是過了保質期限或者是使用了禁用原料,最好不要購買和使用。

相關鏈接

洗手太勤也是病

洗手防病,是不是越勤越好呢?這裏必須提到另一種“講衛生”的人,他們總是特別怕髒,反複洗手,終日惶惶不安,生怕手上沾染細菌,人們稱之為“潔癖”。

其實,這不是講衛生,而是強迫症的表現,即強迫性地重複一些不必要的行為,如反複洗手、反複檢查等,屬於心理障礙的一種,應盡早看心理醫生,接受治療。

TIPS

●溫馨小貼士●

不要與別人共用毛巾或抹手紙,家用擦手巾應定期清洗,公共場所應盡量使用一次性紙巾。在沒有洗手設備的情況下,可用快速手消毒劑消毒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