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如何讓室內溫暖不“幹”(1 / 1)

[人們往往最關心室內的溫度,而對室內的空氣濕度不那麼關心。其實房間溫度太高而濕度太低,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甚至出現嘴唇幹裂、鼻孔出血、喉頭燥癢等上火的現象。]

●居室溫度別太高太低

室內溫度18℃~22℃最適宜。如果室溫過高,室內空氣幹燥,人在安靜的狀態下就會出汗,人的鼻腔和咽喉容易發幹、充血、疼痛。而且如果嬰兒居住的房間溫度過高,那麼嬰兒猝死綜合征的發病率就會上升。

如果室內外溫差過大,人在驟冷驟熱的環境下,容易傷風感冒。對於老人和患高血壓的人而言,室內外溫差更不能過大。此外,室內溫度過高,家具、石材及室內裝飾物中有毒氣體的釋放量也會隨之增加。

如果室溫過低,人久留其中自然容易受涼感冒。而且由於寒冷對機體的刺激,會使人的肢體血管收縮,心率加快,心髒工作負荷增大,嚴重時就會引起心絞痛。當室內溫度低於12℃時,室內可居住性較差並有損健康。

●濕度過低容易得病

空氣濕度是指空氣中所含水汽的大小,濕度越大表示空氣越潮濕,水汽距離飽和程度越近。實驗證明,人生活在相對濕度45%~65%RH,濕度指數為50~60的環境中最感舒適。

當空氣濕度低於40%RH的時候,鼻部和肺部呼吸道黏膜脫水,彈性降低,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發生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類疾病。此外,流感病毒在幹燥的環境中繁殖速度會加快,並且由於流感病毒是附著在浮塵上存活的,因此幹燥的空氣會加速流感的傳播,引發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不適等過敏性疾病。幹燥還可使我們有可能帶上2000V~7000V的高壓靜電,由於家用和辦公電器的普及,靜電更是無處不在,可謂“打你沒商量”。嚴重的靜電不僅使皮膚起斑生瘡,還會使人心情煩躁、頭暈胸悶、喉鼻不適。

●營造一個不幹不濕的家

任何室溫下空氣濕度過高或過低都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那麼室內濕度怎麼巧妙調節呢?

家裏應配備一個濕度計,或購買一種能自動調節加濕量的加濕器,這種電器最好具有除菌功能。

同時,可向地上灑些水,或用濕拖把每天拖幾次地板來增加濕度。室內生爐子或取暖時,可以在爐子上燒一壺水,使水分蒸發;在室內晾一些潮濕的衣服、毛巾等;在地麵灑水,放一盆水在室內。每晚睡覺前,在暖氣上搭兩條濕毛巾,可以防止夜晚空氣幹燥。其實條件適合的家庭,可選擇加濕器來增加濕度,將水霧擴散至空氣中,從而達到均勻加濕空氣的目的。

在居室養幾盆綠色植物。綠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散發水分來提高周圍濕度,而且還有吸附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功能,難以通風的冬天也可以淨化室內空氣。仙人掌類植物可以在晚間呼出氧氣,在清新空氣的同時,可使室內感覺濕潤溫和,比較適合放置在臥室。大盆君子蘭可放置在廳堂,直接用來調節客廳的空氣。

幹燥季節,每天飲用1000~2000毫升水就可基本滿足人體對水分的需求。飲水一次不宜過多,最合適的飲水方式是“少量多次頻飲”,也就是少量多次,分散在上午、下午及睡前。另外,還可通過多飲用牛奶和湯來補充水分和營養,蘋果、柚子、橘子等水果也可以補充水分,對防止嘴唇幹裂、皮膚幹燥都很有好處。飲食上要注意盡量多食用粥類、湯類食物。

相關鏈接

久吹空調有損女性健康

人體能夠對溫度進行自發調節。周圍氣溫高時,人體皮膚的血液循環加速,體表溫度升高,並通過出汗進行排熱。但人體這種自發調節並不能迅速轉換,人從炎熱的室外進入空調房間,末梢血管不能很快收縮,造成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因此,常坐辦公室的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如果長期處於空調的冷風下,可能會影響卵巢功能,使排卵發生障礙,從而導致月經失調,腹痛腹脹。

TIPS

●溫馨小貼士●

人體對周圍環境濕度的感覺並不敏感,當你感覺到皮膚發緊、鼻幹口燥時,身體往往已經受到了一定的損害,因此應適時地給自己的居室提早創造適度濕潤的環境,保證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