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飽餐之後,健康堪憂(1 / 1)

[麵對美味佳肴,人們都難以克製大吃一頓的欲望,有人甚至不到吃撐決不放筷子。但是長期飽食的危害不可小視。]

●餐餐飽食病多多

長期大量攝入酸性食物,如雞、鴨、魚、肉、蛋等,易使血液酸性化。長期如此,人體就會形成酸性體質。“酸性體質”者如不注意改善,繼續發展就會誘發疾病,而絕大部分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因此,醫學專家提出:人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經常飽食,會使人的腸胃負擔過重,並因消化液分泌供不應求而導致消化不良。而且人的胃裏終日裝得滿滿的,會使血液過多地集中在胃腸部位,從而使心髒、大腦等重要器官相應缺血,長期下去就會誘發冠心病、膽結石、膽囊炎和糖尿病等疾病。

大魚大肉、大量飲酒會使肝膽超負荷運轉,肝細胞加快代謝速度,膽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損害,誘發膽囊炎,促使肝炎病人病情加重。

長期飽食還易使人發胖,體內聚集很多的脂肪。而過多的脂肪聚集在皮下,可使肝髒周圍組織以及腹壁組織和腹腔內的大網膜和腸係膜腹壓增高。同時導致腹壁肌肉鬆弛,腹部凸出,走路時氣喘籲籲。

餐餐飽食,機體的血液過多地集中在胃,使心髒、大腦等重要髒器相對缺血,一般表現精神困倦,工作效率降低,或誘發冠心病、心絞痛、膽石症、糖尿病等,因而縮短人的壽命。

●吃得太多容易吃傻

大腦是暴飲暴食最大的受害者。吃得過飽時,會使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

營養學家和醫學專家研究認為,在雞、鴨、魚、肉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麩酸鈉,它們在進入人體後,可分解為穀氨酸和酪氨酸等,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轉化為有毒、有害物質,隨血流到腦部後,幹擾大腦神經細胞正常代謝。所以有人在大吃大喝一段時間後,會突然出現頭暈腦脹、眼球凸出、上肢麻木、下頜發抖、心慌氣喘、血壓增高等一係列“美味綜合症”症狀。

長期飽食會使人體內熱量攝入過多,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引起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增加,導致腦動脈的粥樣硬化,使供給大腦的氧和營養物質減少,造成人的記憶力下降,大腦早衰和智力遲鈍。

●吃飯隻吃八分飽

保持健康的最有效的方法在科學上稱為“低熱量飲食”,通俗講就是吃七八分飽最好。美國科學家曾經用猴子做過實驗:讓100隻猴子吃十分飽,另外100隻猴子隻吃七八分飽,定量供應。結果發現,吃七八分飽的猴子要比吃十分飽的猴子高壽得多。

小孩子長身體的時候,適當多吃一點問題不大,可是進入成年後,特別是到中老年時,由於身體各個係統的代謝功能已經趨於平穩,甚至出現下降趨勢,因而人體所需的熱量也相對平穩或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吃“十成飽”,就會增加胃腸負擔,造成體內能量過剩。相反,如果每餐隻吃“八成飽”,不僅能預防多種疾病,如糖尿病、心髒病、腎病等,還能消除或防止許多常見的老年病症,如白內障、須發變白、身體虛弱等。此外,節製飲食還可以延緩或防止各種癌症的發生。

相關鏈接

飽食後不要飲汽水

人在進食後胃黏膜會分泌出較多的鹽酸,此時若飲過多的汽水,汽水中的碳酸氫鈉,便會與胃中的鹽酸相遇,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由於飽食後食物充滿胃部,往往會將賁門和幽門的上下通道阻塞,輕者會引起胃腹脹痛,重者還可將胃脹破。

TIPS

●溫馨小貼士●

終日飽食對身體健康是無益的。尤其是中、老年人,每次進食最好為八成飽,並注意營養素平衡,這樣才是保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