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先睡心,再睡眼(1 / 1)

[“先睡心,後睡眼”是曆代養生家都十分強調的睡眠養生方法。睡前摒除一切喜怒憂思,煩惱雜念,放鬆精神,做到恬淡虛靜,靜靜地躺著,使大腦處於輕鬆狀態,合上雙眼,自然就會內心安寧酣然入夢。而失眠多起於“心”,許多人最開始睡不著覺緣於不會調節情緒、精神壓力大、心理矛盾衝突多。]

●為什麼要先睡心,後睡眼

睡眠是大腦神經主導下的生理行為,大腦神經活動在抑製的狀態下才容易轉入睡眠狀態。睡前需要一個平和、放鬆的心境。古人說:“先睡心,後睡眼。”說得實在精辟。

所謂先睡心,就是指在睡覺之前一定要保持情緒的穩定,不要興奮、激動或者憤怒、傷心,這些都會影響睡眠質量,甚至導致失眠。

事實上,不能睡心者是難以安寐的。正如《老老恒言·安寢》中所說:“心欲求寐則寐愈難。蓋醒與寐交界關頭,斷非意想所及。”也就是說你越想盡快入睡,反而睡不著,隻有情緒放鬆下來,消除一切雜念,即首先“睡心”之後,才能逐漸進入睡眠。

●睡覺前如何睡心

■節製娛樂

臥室就是臥室,臥室的功用太多,就模糊了它作為睡眠的特定功能。如果家裏有足夠的空間,就不要把臥室作為娛樂、學習、工作和待客的場所。臥室的誘惑太多,會侵擾睡前的心境。睡前,不應進行那些需要高度用腦的娛樂活動,比如說象棋、圍棋、麻將、撲克等等,否則就會使人過度興奮,難以入睡。另外,感人肺腑的文學作品,一部引人入勝的電視劇、電影都會讓你心情激動,情緒發生波動,或高興,或傷悲,或恐懼,會對人的睡眠造成幹擾。

■別把煩惱帶上床

你的工作可能很令人頭疼,你可能有很多煩惱,但是不要讓它們剝奪了你的睡眠。

有人上床之後還在冥思苦想,把當天的所作所為乃至與人交往的某些對話和場景“過一遍電影”,或者計劃著明天的工作。當然留到床上來思考的問題,大多是一些使人煩惱和焦慮的事情,因而越想越焦急,心理上的警醒程度升高,更加難以入睡。

睡眠之前必須保持大腦安靜、情緒平和,切忌憂慮、惱怒。若你需思考當日所做的事情或次日應做的事情,那你應該在上床前處理完,上床之後就不要再想這些事情了。

■解除精神負擔

如果您為失眠而苦惱、焦慮,一到晚上睡覺時就精神緊張,這樣就會陷入惡性循環,越是著急入睡,越是難以入睡。現代研究顯示約80%的失眠是精神疾病所造成,因此,懂得緩解壓力,以及避免杞人憂天等情緒,是很重要的。所以麵對失眠,一定要順其自然,解除精神負擔,在晚上睡前,可以做一些放鬆心情的事情,和朋友散散步、洗澡、看小說、聽音樂等等,都可以幫助你忘掉白天的緊張和煩惱,保持心情的寧靜,使你不用藥物也能告別令人苦惱的失眠。

相關鏈接

不要欠下睡眠債

一般來講,隻要晚上10時以前進入睡眠,1~2小時即可進入深度睡眠狀態。而且,還要保證睡眠時間不少於7小時。這樣即便次日淩晨四五點開始工作,也不會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如果發現一周睡眠不足49小時,就要及時彌補。周六是補覺的大好時機,完全靜下心,及時補足睡眠,不要讓拖欠的睡眠過周末。

TIPS

●溫馨小貼士●

入睡前,體溫應該下降,倘若睡眠能安排在體溫剛剛下降的階段那是最為理想的。因此,每天睡前幾小時應該在安靜中度過,可以做一些放鬆的活動,但不要做過於興奮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