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癌上怎對抗(3 / 3)

目前,國內臨床存在的過度醫療服務形式主要是醫療技術主義至上後濫行高費檢查、大處方、花處方,濫用輔助醫用物品等。

美國9個醫學組織提出,目前有45種一般人根本就不需要的檢查和治療。其中包括,對一般疾病的CT檢查;第一次做腸鏡檢查後,10年內要一再做檢查;大多數背痛者的初期X光檢查;為沒有心髒病症狀或高危險跡象的病人在初步評估時做運動心電圖檢查;為21歲以下婦女或行非癌症疾病子宮切除手術的婦女做子宮頸塗片檢查;為初期乳癌患者或輕度前列腺癌患者做骨骼掃描檢查;為65歲以下的女性骨質疏鬆症患者或70歲以下沒有危險因素的男性骨質疏鬆症患者做骨骼掃描檢查;為來日無多的透析病人經常做癌症檢查等。

在腫瘤領域當然也存在過度醫療。積極強化治療使原本虛弱的體能狀態繼續下降,加重心理負擔,破壞自身免疫和抗瘤能力,某種角度來講是一種醫源性縮短生存時間。特別是某些病情嚴重的晚期患者,以機體正常功能狀態的喪失為代價,治療強度超越了腫瘤侵犯範圍和患者耐受限度,常引起一係列嚴重並發症,很多病人並非死於癌症本身,而是死於治療相關性死亡。

腫瘤的過度醫療包括以下方麵:

一是檢查過度:複雜昂貴的檢查手段代替簡便、便宜的檢查手段,全套檢查代替具有確診意義的單項檢查,高檔設備代替普通設備,重複檢查代替醫院間檢查結果互認,成為腫瘤領域過度檢查的通病。以肺癌為例,體檢發現的無症狀亞臨床肺癌患者,經手術及其他治療後存活4年,若該患者不接受治療而任其自然發展,於3年後出現症狀,此後治療或不治療又存活1年,那麼其領先時間就是3年。可見部分腫瘤患者早期治療並未延長患者生存時間,隻是給患者增加軀體痛苦、心理折磨和經濟負擔,手術還有促進腫瘤擴散之虞。

二是手術過度:從單純解剖學觀點出發,忽視了腫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單純追求擴大手術切除範圍,追求切除肉眼可見的腫瘤原發和轉移病灶,甚至包括腫瘤周圍有潛在惡變可能的正常組織,以致達到“擴大切除術”、“超根治術”、“半體切除術”的程度,並未提高療效,卻增大了手術風險及致殘率。

再有就是從單純外科治療觀點出發,忽視了腫瘤的個體化診治原則。強調外科解決腫瘤全部問題,放寬外科手術指征,使本可通過其他治療延長生命的晚期腫瘤患者勉強手術,加重了病患痛苦,加快了腫瘤發展和患者死亡。

三是放療過度:放射治療殺滅腫瘤同時,對腫瘤周圍正常組織也有損傷,特別是不為人們所重視的遠期慢性損傷,對人體危害更大,且很難恢複。

四是化療過度:越來越多的晚期癌症患者臨終前還在接受化療或其他對身體損害極大的治療。例如對於一期肺癌患者來說,手術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90%,患者術後化療不受益。但目前國內大都是“流水線式”治療,多數病人手術後都要“被化療”。外科醫生手術後,習慣性轉給化療科,往往幾個療程下來後,病人免疫力急劇下降,隨即肺癌複發,並出現腦轉移,於是伽馬刀手術,結果導致了更大範圍的腫瘤轉移。研究表明:除乳腺癌、結腸癌等少部分腫瘤經輔助化療後,可降低其5年複發率和死亡外,絕大多數腫瘤的輔助化療非但不能改善其預後,還極可能產生副反應和並發症。

五是用藥過度:盲目追求進口藥及新特藥,忽視國產藥及普通藥。目前腫瘤病人藥物療法中,實際有效率僅30%,意味著70%用藥都是無效的。且在腫瘤治療上,存在“試錯”醫療模式,即在對腫瘤基因分型不清的情況下,在使用一種藥物無效後隻能再試另一種藥物,直到挑選到一種能對癌細胞產生抑製作用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