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降尿酸、治痛風,該出手時就出手(1 / 2)

降尿酸、治痛風,該出手時就出手

大眾醫藥

作者:陳玉強 汪年鬆

選對藥物,適時出擊

痛風的幕後推手是高尿酸,而高尿酸往往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引起。

痛風患者由於各種因素導致身體內酶的活性異常,例如促進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強,抑製尿酸合成酶的活性減弱等,從而導致尿酸生成過多;或者由於各種因素導致腎髒排泌尿酸發生障礙,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積,產生高尿酸血症。

抗痛風藥針對痛風的不同臨床階段分為控製急性關節炎症狀和抗高尿酸血症(促進尿酸排出藥、抑製尿酸生成藥)兩大類藥物。

藥物應用的治療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1.緩解關節紅、腫、熱、痛的炎性症狀以及關節活動困難的問題,迅速終止發作;2.糾正高尿酸血症,使尿酸保持在正常水平,防止複發;3.防止尿酸鹽結石形成與腎功能損害,減少後遺症。

預防性保護措施應針對兩個方麵,即防止骨關節軟骨侵蝕造成的殘疾和腎髒損傷。部分患者往往合並有高血壓、高脂血症及肥胖症,當同時治療。

痛風急性發作期,患者出現受累關節紅、腫、熱、痛症狀時,應盡早使用秋水仙堿或非甾體抗炎止痛藥,直到炎症完全消退。這就像滅火一樣不要留丁點火星,防止因過早停藥而誘使症狀複發。這一時期要避免使用丙磺舒、苯溴馬隆和別嘌呤醇等促尿酸水平波動的藥物,不然就會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

當痛風發作完全停止進入緩解期後,可根據情況選用排除尿酸藥或(和)抑製尿酸生成藥,使血尿酸維持在正常範圍(6毫克/分升以內)。

對腎功能正常、無痛風石及腎結石、血尿酸增高的痛風患者,一般選用丙磺舒或苯溴馬隆以促進尿酸排泄。對腎功能不全、有痛風石及腎結石的患者,一般選用別嘌呤醇,也可聯用丙磺舒或苯溴馬隆。

抗痛風服藥也應從小劑量開始,否則血尿酸水平降低過快,關節和血液中尿酸濃度相差懸殊,會促進沉積在滑膜、軟骨及關節等軟組織中的尿酸鹽結晶析出,從而誘使急性關節炎再次發作。

近年又推出了降尿酸的新藥非布司他(Febuxostat),主要用於治療有痛風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推薦的起始劑量為40毫克,每日一次。持續兩周後,對血清尿酸水平仍高於6毫克/分升的患者,推薦給藥劑量80毫克。輕或中度肝腎功能損傷患者服用時不必調整劑量,也無需考慮食物或抗酸劑的影響。因變化的血清尿酸水平會導致沉積的尿酸鹽活動,因此開始給藥後可能會導致痛風發作。推薦使用本品時,同時給藥非甾體抗炎藥或秋水仙堿,以預防痛風發作。預防痛風急性發作推薦至少用藥6個月。如果在給藥治療期間發生痛風,不需要停藥,對個別患者的痛風應相應給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