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與“香芋”
文化天地
作者:楊忠明
中秋日到啟東做客,朋友一定要我嚐嚐當地特產蔬菜之王“香芋”,這種植物既不是上海人常見的紅心、白心山芋,也不是燒老上海休閑小吃糖芋艿的紅梗、白梗芋艿芋頭,更不是廣東美食大型香芋艿。稀有蔬菜“香芋”產於江蘇南通一帶的通州、海門、啟東及上海崇明等地。舊時啟東人有個習慣,逢年過節、喜慶筵席上必備用香芋烹製的鄉土佳肴。我見“香芋”被廚師切成了一片片,與豆腐幹同烹,嚼之,果然別有風味,有點糯,有點酥,一股清香之氣隱隱停留於口舌間有股奇妙滋味,連我這個平時不喜食黏膩澱粉類如山藥、土豆、紅薯食品的人對啟東香芋有一種新鮮好奇感覺,不由多夾了幾片入口,餘味不盡,甘而芳香,味同嚼栗。
席間,主人告訴我曾有學者研究發現“香芋”與《紅樓夢》小說搭界。忽憶從前曾聽滬上紅學專家魏紹昌先生同我說起一段紅樓夢中“香芋”的故事,但那時我把“香芋”混認為是香的芋艿頭!今日初嚐啟東“香芋”,方知此“香芋”非彼“香芋”。或問:啟東香芋到底與《紅樓夢》有何關係?請看《紅樓夢》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有一天晚上寶玉和黛玉正在閑聊到興頭上,黛玉說犯困了,要去睡覺,寶玉說多睡覺是要睡出病來的呀,於是寶玉編出揚州地方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小老鼠變成香芋(香玉)的故事哄哄黛玉:“……小耗子道:‘米豆成倉。果品有五種:一是紅棗,二是栗子,三是落花生,四是菱角,五是香芋。’老耗子聽了大喜,即時拔了一枝令箭,問:‘誰去偷米?……誰去偷香芋?’隻見一個極小極弱的小耗子應道:‘我願去偷香芋。……’”有人質疑:是不是作者把芋艿說成是香芋?非也!紅樓夢第五十回中曾講到過大芋艿:“李紈命人將那蒸的大芋頭盛了一盤,又將朱桔、黃橙、橄欖等物盛了兩盤,命人帶給襲人去。”說明曹雪芹把芋艿和香芋二物分得很清的。
香芋,又稱地栗子、菜用土圞兒,豆科,纏繞草本植物,塊根形如小土豆,褐皮白肉,味雅香濃,分粗皮細皮二種,有散積理氣、解毒補脾、清熱鎮咳之藥效。香芋燒、炒、燉皆可,與雞肉、豬肉一起烹,其味香而不膩,酥而不爛。據說清代時香芋從美洲引入我國種植,海門、啟東一帶氣候、土壤最適宜香芋生長,成為當地名菜,有香芋燒竹雞、香芋燒茶幹、涼拌熟香芋等佳肴。明清時上海、江蘇地區把香芋視為珍品。1504年上海縣明代舊籍稱香芋形似馬鈴薯,果濃香,因馬鈴薯在上海叫洋山芋或洋芋,香芋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