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6章 1 若要孩子體質強,常帶三分饑和寒(1 / 1)

第十六篇 編織健康錦囊,製訂受益一生的健康計劃

第一章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健康要從娃娃抓起

1 若要孩子體質強,常帶三分饑和寒

孩子的體質與大人有很大的不同,中醫認為小孩生理上是“髒腑嬌嫩,形氣未定”,為“稚陰稚陽”之體,即指孩子機體柔嫩,氣血未充,經脈未盛,五髒六腑的發育仍未完備。因呼吸係統的功能不足,對外邪的抵抗力較差,所以容易罹患感冒及呼吸道過敏症(氣喘、過敏性鼻炎)。因消化係統的功能不足,加上孩子的飲食不知節製,愛吃零食、冰涼的食品,很容易損傷幼嫩的脾胃係統,從而導致食欲不振,發育不良。

中醫有雲:“要使小兒安,三分饑和寒。” 饑並不是要孩子餓肚子,寒也不是故意要孩子受涼,而是指飲食要適量,不偏食,並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飲食和增減衣服。“三分饑和寒”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火力大,並不像大人想象中那樣怕冷。有些家長總是怕孩子凍著,裹了一層又一層,結果孩子的皮膚從小就沒有得到外界寒冷空氣的鍛煉,不是非常致密,而是變得非常嬌嫩,沒有抵禦嚴寒的能力,長大了會怕冷、怕風。另外,衣服穿多了,孩子就容易出汗,毛孔張開,外界的風寒很容易侵入,常患感冒反而增加麻煩。

所以父母不宜給孩子穿很厚的衣服,否則出汗、上火更易感冒(摸脖頸處有無汗可知穿得多不多)。

自秋天起,孩子的衣服要緩加,不要過厚,更不能把孩子捂得出汗。在嚴冬的時候,應該讓孩子穿得輕便些,並加強日常鍛煉,既增強體質,又從小磨煉其意誌。居室間溫度適宜,冬季室溫也不必過高,要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讓孩子逐漸適應較冷的環境,增強抵抗力。

在飲食方麵,應當以正確、均衡的飲食為原則。小兒胃腸發育還不完全,消化能力弱,如果飲食超過小兒的胃腸負擔,就會造成食積。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營養不夠,不注意控製孩子的飲食,殊不知柔弱的胃腸負擔太重,就會出現食積鬱熱、厭食、嘔吐、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甚至於出現麵黃肌瘦或腹大如鼓等營養不良的症狀。進一步食積化熱,還會表現為手足心熱、心煩易哭。

為保孩子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應當及早調整孩子的飲食習慣,少吃高溫煎炸、寒涼的食物以及甜食,而且要避免過飽引發的小兒食積鬱熱等問題。

此外,應當及時糾正孩子偏食、貪食及愛吃零食等壞習慣。偏食兒童未能得到成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抵抗力自然不足,疾病由此而生。過量飲食會加重肝、膽、胰等重要消化腺體的負擔,亦會引致腸胃不適、嘔吐及腹瀉等症狀。而且,大部分的零食含有高脂肪、高鹽分、高糖分及經高溫精製,會加重肝、腎及腸胃的負擔,造成孩子偏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從而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