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複發影響因素調查分析
調查與實驗研究
作者:彭永劍 王雲濱 汪芳裕
[摘要] 目的 探討消化性潰瘍複發影響因素,旨在為針對性采取預防幹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方法 采用自編問卷收集我院消化內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治療的50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以觀察消化性潰瘍患者有無複發,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以找出消化性潰瘍複發影響因素,旨在為針對性采取預防幹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結果 消化性潰瘍複發率較高,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生活規律和患者治療依從性好是消化性潰瘍患者複發的保護因素,感染幽門螺杆菌是消化性潰瘍患者複發的危險因素。 結論 消化性潰瘍複發率較高,複發受多方麵因素影響,我們應該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幹預措施來降低患者的複發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消化性潰瘍;複發;影響因素;橫斷麵調查
[中圖分類號] R57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4-0018-03
既往學者們多關注消化性潰瘍臨床治療方案和近期療效[1-3]。心理社會因素、氣象因素、飲食習慣等與消化性潰瘍患者複發有著密切的關係[4-6]。既往研究多針對某一影響因素展開,目前,消化性潰瘍複發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報道所見甚少。本研究筆者采用自編問卷收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消化內科治療的500例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消化內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治療的500例消化性潰瘍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有消化性潰瘍典型症狀和體征;②患者均首次經內鏡活檢病理檢查證實為消化性潰瘍;③患者願意接受問卷調查;④患者願意並堅持為期1年的門診隨訪。排除標準:①患者為惡性腫瘤或其他疾病所致繼發性消化道潰瘍;②患者因文化程度、聽力或者智力等無法與醫務人員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③患者因各種原因無法接受為期1年的隨訪;④患者為重型精神疾病,對自己的行為無完全刑事承擔能力。根據患者複發與否將本研究入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男349例,女151例;年齡18~85歲,平均(56.65±25.69)歲。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自編問卷(各項指標客觀信度的Spearman相關係數均>0.68,P 0.83,P 0.88)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在收集資料前,先對本研究問卷主管醫師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後,主管醫師在筆試和專家麵試考核合格後才實施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在向患者進行調查時,注意問卷調查期間說話的方式和方法,盡量統一提法以減少其他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1.2.2 問卷調查內容 內容主要包括:①一般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性格、職業、生源地、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身高、體重;②可能影響因素:吸煙量、睡眠情況、生活節律、飲食規律、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喜喝咖啡、喜食煎炸食品、喜喝牛奶、喜食辛辣食物、營養不良、潰瘍部位、潰瘍大小、潰瘍類型、幽門螺杆菌感染情況、治療依從性、情緒緊張、對消化性潰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吸煙史、飲酒史、長期服用激素、非甾體抗炎藥物使用史、心血管疾病史、消化性胃潰瘍家族史等。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以絕對值或構成比表示,消化性潰瘍患者複發影響因素則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α入=0.05,α出=0.10。
2 結果
2.1 消化性潰瘍患者複發部位分布
在50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中有81例患者複發,複發率為16.20%。
2.2 消化性潰瘍患者複發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消化性潰瘍患者複發與否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性格、職業、生源地、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身高、體重、吸煙量、睡眠情況、生活規律、飲食規律、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喜喝咖啡、喜食煎炸食品、喜喝牛奶、喜食辛辣食物、營養不良、潰瘍部位、潰瘍大小、潰瘍類型、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情況、治療依從性、情緒緊張、對消化性潰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吸煙史、飲酒史、長期服用激素、非甾體抗炎藥物使用史、心血管疾病史、消化性胃潰瘍家族史等為自變量賦值後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現:生活規律、文化程度高和治療依從性好是消化性潰瘍患者複發的保護因素,吸煙量大、潰瘍部位多、潰瘍大和感染幽門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潰瘍患者複發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