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路短節段釘棒係統結合傷椎選擇性單側置釘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8例療效分析(1 / 3)

後路短節段釘棒係統結合傷椎選擇性單側置釘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8例療效分析

臨床研究

作者:宋南炎等

[摘要] 目的 探討後路短節段釘棒係統結合傷椎選擇性單側置釘治療胸腰椎骨折臨床療效。 方法 自2009年10月~2011年8月采用後路短節段釘棒係統結合傷椎選擇性單側置釘治療胸腰椎骨折28例。外傷至手術時間1~7 d,平均3 d。男16例,女12例。年齡25~69歲,平均45歲。比較術前及術後Cobb角、傷椎前、中緣高度丟失率及椎管占位情況,並采用Frankel分級標準評定手術前後脊髓功能的恢複情況。 結果28例患者中未出現切口感染,無醫源性脊髓損傷及大血管損傷,未出現術後神經損傷加重,無內固定失敗,平均隨訪時間12.5個月。術前及術後Cobb角、傷椎前、中緣高度丟失率采用t檢驗,結果顯示術後傷椎前、中緣高度較術前明顯恢複,Cobb角度明顯減小,椎管占位情況明顯緩解。 結論 後路短節段釘棒係統結合傷椎選擇性置釘可顯著提高傷椎前中柱高度,糾正後凸畸形角度。具有損傷小、固定牢靠的優點。

[關鍵詞] 短節段;胸腰椎骨折;傷椎;

[中圖分類號] R68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4-0033-03

胸腰椎承受較大的人體負荷,易受外力損傷,影像學多表現為椎體壓縮性或爆裂性骨折,對於壓縮明顯的胸腰椎骨折需要行後路釘棒係統堅強內固定,在堅強固定同時盡可能較少手術節段,減少對臨近節段正常椎體的幹擾和盡可能保留脊柱的活動性。傳統固定為跨傷椎的四釘兩棒固定,但常出現椎體高度複位不佳,中後期椎體高度的丟失、後凸畸形矯正不滿意的缺點,在短節段固定同時結合傷椎置釘可有效恢複椎體高度[1],但對於部分爆裂性骨折患者,常伴有一側椎弓根斷裂或椎體一側爆裂骨折後無完整椎弓根釘道,對於這部分患者我們並未放棄傷椎置釘,嚐試采用後路短節段釘棒固定的同時結合傷椎椎弓根完整並有相對完整釘道的一側行傷椎單側置釘,取得良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自2009年10月~2011年8月采用後路短節段釘棒係統結合傷椎選擇性單側置釘治療胸腰椎骨折28例,年齡25~69歲,平均45歲。外傷至手術時間1~7 d,平均3 d。男16例,女12例。致傷原因;高處墜落傷15例,車禍傷5例,其他傷8例。骨折節段:T11 4例,T12 8例,L1 10例,L2 4例,L3 2例。複位前椎體前緣高度喪失25%~50%。CT掃描示椎管內占位者7例,占位均

1.2 治療方法

1.2.1 術前準備 對於有神經損傷者,入院後可視具體情況予甲基強的鬆龍衝劑療法(首先第l小時給予30 mg/kg的衝擊量,15 min內快速衝擊,觀察45 min;隨後23 h內每小時給予5.4 mg/kg的維持量,以靜脈泵緩慢泵入,共24 h),也可予地塞米鬆針靜滴,但需防止應激性潰瘍的發生。圍手術期需盡量補充營養、保持腸道通暢,術前6 h禁食、水。

1.2.2 手術方法 氣管插管全麻後取俯臥位,胸部及雙側髂前放置軟墊並懸空腹部,取以骨折椎為中心的後正中切口,逐層切開、椎板下剝離椎旁肌,C臂機定位準確後常規在傷椎及其相鄰的上、下2個椎體植入椎弓根釘,椎弓根螺釘進針點選人字脊頂點,傷椎根據椎弓根有無骨折及病椎具體骨折情況選擇椎弓根完整或椎體有完整釘道的一側置入椎弓根螺釘。術中所使用內固定係統為樞法模公司提供。術中固定傷椎的椎弓根螺釘較正常螺釘長度稍短,並盡量選擇萬向釘。如患者有明顯椎管內壓迫並有神經損傷症狀,可進行椎板減壓,解除硬膜囊壓迫並進行神經根鬆解,也可牽開硬膜囊後用器械將椎管內骨塊向前方推擠。根據受傷節段的正常生理弧度適當預彎鈦棒。運用固定杆縱向撐開和傷椎椎弓根釘的頂推力量,使傷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得以最大程度恢複。關閉傷口前放置負壓引流。手術時間45~90 min,平均65 min,術中出血量80~250 mL,平均125 mL。

1.2.3 術後處理 術後常規靜輸抗生素3 d,如術中行椎板減壓,術後可予小劑量激素靜滴,如患者術前無明顯椎管壓迫,無明顯神經症狀,術後可不用激素。全麻蘇醒後即可行四肢關節主動活動,術後48~72 h拔除引流管,術後拔引流管後即可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術後2周拆線,術後4周在胸腰部支具保護下起床並適當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