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組織中DPC4蛋白的表達及其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係
病理與臨床
作者:陳慧等
[摘要] 目的 探討胃癌組織中DPC4蛋白的表達及其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係。 方法 采用免疫組化Envision二步法檢測50例胃癌及20例癌旁正常組織中DPC4蛋白的表達,並探討其與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小、組織分化程度、浸潤深度和淋巴結轉移等臨床病理特征的關係。 結果 50例胃癌組織中的DPC4表達陽性31例(62.0%);20例癌旁正常組織中DPC4表達均為陽性(100.0%)。胃癌組織中DPC4表達的陽性率明顯低於癌旁正常組織(χ2=10.43,P 0.05)。腫瘤直徑 0.05)。
1.2 免疫組化染色
采用免疫組化Envision二步法測定組織中DPC4表達。標本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蠟包埋,常規4 μm厚切片,二甲苯脫蠟和梯度酒精水化,3%雙氧水室溫下常規孵育10 min,采用檸檬酸抗原修複液進行微波抗原修複,滴加5%~10%正常山羊血清封閉10 min,傾去血清後滴加DPC4一抗工作液,常規4℃過夜,後滴加相應二抗工作液37°C孵育30 min。各步驟間用PBS衝洗5 min×3次。常規DAB顯色、蘇木精襯染、脫水、透明、封片和鏡檢。用已知陽性切片行陽性對照,以磷酸鹽緩衝液(PBS)代替一抗行空白對照。用已知陽性的胃癌組織作陽性對照。DPC4單克隆抗體和免疫組化Envision二步法試劑盒均由北京中杉金橋生物公司提供,嚴格按試劑盒中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結果判定
DPC4染色判斷[4]:以光鏡下細胞膜和/或細胞漿內出現淺黃、棕黃或棕褐色顆粒反應判定為陽性細胞。分別於5個不同高倍視野相同範圍下計數500個細胞及染色陽性細胞數。根據高倍鏡視野下計數細胞的染色強度進行計分,其中無著色計0分、淺黃色計1分、棕黃色計2分,棕褐色計3分;同時再根據染色陽性細胞所占的總的細胞比例進行陽性細胞比例計分,其中陰性計0分,陽性細胞的比例≤10%計1分,陽性細胞的比例11%~50%計2分,陽性細胞的比例51%~75%計3分,陽性細胞的比例>75%計4分。根據染色強度計分和陽性細胞比例計分的乘積≥2分即為DPC4表達(+),否則DPC4表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結果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胃癌及癌旁正常組織中DPC4陽性率比較
50例胃癌組織中的DPC4表達陽性31例(62.0%);20例癌旁正常組織中DPC4表達均為陽性(100.0%)。胃癌組織中DPC4表達陽性率明顯低於癌旁正常組織(χ2=10.43,P 0.05)。腫瘤直徑
3 討論
胃癌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由環境汙染、飲食不良和基因結構缺陷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病理過程,其中抑癌基因失活在其中起重要作用[5]。DPC4定位於人體染色體18q21.1,含11個外顯子和10個內含子,編碼55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DPC4蛋白[6]。目前已證實DPC4基因是TGFβ基因信號傳導的中介。如DPC基因發生突變或缺失,對TGFβ基因的抑製作用減弱,從而增加其抗凋亡功能使細胞永生化形成腫瘤,且DPC4基因突變或缺失可使得與DPC4蛋白結合細胞的DNA活性明顯降低,引起TGFβ通路基因轉錄發生失活,造成細胞永生化形成腫瘤[7]。DPC4基因在多種人類腫瘤的病因及發病機製中的重要作用而備受臨床研究的重視[8]。
近年來隨著對抑癌基因DPC4基因研究深入,研究發現DPC4基因與胃癌發病過程及臨床病理特征的關係密切。邵雲霞等[9]研究發現胃癌組織中DPC4蛋白表達的陽性率高達75%,而20例癌周正常黏膜組織DPC4蛋白均呈強陽性表達。統計學分析示胃癌組織DPC4蛋白的表達陽性率明顯低於癌周正常黏膜組織,且胃癌組織中DPC4蛋白的表達與患者的年齡和發生部位無明顯的相關性,而與胃癌的臨床分期、淋巴結轉移、病理分級和腫物大小密切相關,DPC4蛋白的陽性表達與胃癌組織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對化療療效的判斷和預後評估判斷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曲洪濱等[10]研究發現正常大腸組織DPC4蛋白陽性表達率高達100%,而大腸癌組織中DPC4蛋白大多表達呈(-)~(++),統計分析示大腸癌組織DPC4 蛋白表達程度明顯低於正常大腸組織。表明DPC4蛋白的表達與大腸癌發生和發展關係密切,有望成為大腸癌基因診斷和治療的生物學標記物。本研究結果顯示胃癌組織中DPC4表達的陽性率明顯低於癌旁正常組織,提示DPC4基因與胃癌細胞的異常增殖和惡性轉化密切相關,參與胃癌的發生、發展、浸潤和轉移的過程。同時研究還發現胃癌組織中DPC4表達與性別和年齡無明顯的統計學關係。腫瘤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