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幹預在基層醫院初孕婦女無痛人流中的應用
臨床護理
作者:王暢等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理幹預在基層醫院用於無痛人工流產術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方法 100例自願接受無痛人工流產的孕婦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按無痛人流護理常規進行治療及護理,幹預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心理幹預的護理方法。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手術出血量、平均手術時間、患者術後嘔吐發生率、宮縮痛程度,記錄兩組患者總體滿意度及術前和術後患者的焦慮和抑鬱評分。 結果 兩組術後焦慮和抑鬱評分比較,幹預組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結論 心理幹預的方法及措施列入人工流產護理計劃中,改善了患者的抑鬱和焦慮狀態,明顯提高了滿意度並建立了信任的護患關係。
[關鍵詞] 心理幹預;流產;人工;麻醉;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4-0117-03
意外懷孕是一個社會問題,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和對醫學認知的提高,人們通常選擇無痛人工流產術終止早期妊娠。因為此法患者處於全麻狀態,無痛、無記憶,增加了患者手術舒適度,受到廣大孕婦的好評[1-4]。由於大多數意外懷孕女性對手術環境的恐懼及對人流引起的生理和社會影響的擔心,可能對術中和術後恢複均可產生不利影響。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廣大早孕婦女的身心健康,從2010年下半年起對無痛人流患者進行術前、術中及術後的心理幹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0年9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門診行無痛人工流產術婦女100例並願意協同參加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年齡18~35歲。按預約無痛人流順序編號,隨機分為幹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入選標準:妊娠6~10周要求終止妊娠而無禁忌證的第一次懷孕接受人工流產術的婦女。剔除標準:①有精神病史及意識障礙者;②語言交流障礙者;③全身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④生殖器炎症如陰道炎、重度宮頸糜爛、盆腔炎等;⑤文盲。
1.2 分組方法
對照組按無痛人流護理常規進行治療及護理,幹預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心理幹預的護理方法。
1.3 心理幹預的方法及措施
1.3.1術前幹預 心理幹預由研究者完成。①手術過程和麻醉的介紹: 講解人工流產術的基本過程及安全性,並安排與麻醉師見麵以消除受術者對手術、麻醉的恐懼、緊張心理,穩定其情緒,說明圍手術期正常反應的表現及注意事項。②呼吸放鬆療法:孕婦保持舒適的坐位或臥位,盡量放鬆全身的肌肉,緩慢地通過鼻孔呼吸,逐漸放慢呼吸速率,囑其深吸氣後停留3秒再自然緩慢呼氣。整個呼吸過程盡可能地自然、均勻、緩慢,讓孕婦自我調節達到平心靜氣的狀態。反複指導訓練,直到孕婦基本能操作自如,並囑其在圍術期自覺應用。
1.3.2術中幹預 術中幹預由合作者完成。①術中心理幹預: 鼓勵和關心體貼開導孕婦,減輕其對手術室環境的陌生感和恐懼感,緩解緊張情緒。②音樂療法: 入手術室後,給孕婦戴好耳機,以適宜的音量播放孕婦喜歡的輕鬆幽雅和抒情性強的古典音樂和輕音樂,囑其耐心細聽,全身放鬆,使其心理上產生自我調節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由同一麻醉師進行異丙酚靜脈麻醉。
1.3.3術後幹預 手術完畢後,將患者推入留觀室,做好心電監護,擺好舒適體位,不予外界刺激讓孕婦自主蘇醒,清醒後觀察2 h,注意頭暈、全身乏力、陰道流血和腹痛等情況,護理人員陪伴左右,做好離院前的評估,建議人流後休息2周,預防著涼和感冒,多吃營養食物,使身體盡快恢複正常,保持外陰清潔,禁止盆浴及性生活4周,堅持做好避孕。2 h後患者由家屬陪伴回家。
1.4 觀察指標
(1)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手術出血量及平均手術時間,手術時間指從使用麻醉藥物開始至術畢患者意識清醒。(2)患者焦慮和抑鬱的評定: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的主觀感受[5];抑鬱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抑鬱的輕重程度[6]。按量表使用要求,由研究者發放調查問卷,並說明測試目的,講解其意義和填寫方法,由孕婦獨立完成。按評定項目所定義症狀出現頻率評分,其標準為“1”沒有或很少時間,“2”少部分時間,“3”相當多時間,“4”絕大部分或全部。各有20個條目,正向評分題依次評分1~4粗分,而反向評分題測評4~1粗分,各個條目得分相加為總粗分,總粗分乘以1.25後取整數值得到標準分。心理指標測量時間分別為無痛人流手術預約時心理幹預前、無痛人流手術前30 min及術後10 d電話隨訪時。前兩次心理指標測量由研究者發放問卷,受術者自己填寫SAS、SDS量表;後一次心理指標測量按統一指導語由專人代替填寫SAS、SDS量表。(3)術後24 h電話隨訪患者的嘔吐發生率、宮縮痛程度及記錄兩組患者總體滿意度,患者總體滿意度采用5個等級評分,5分為非常滿意,4分為滿意,3分為一般,2分為不滿意,1分為非常不滿意。采用VAS評分法(無痛為0分,無法忍受的劇痛為10分)評價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