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例社區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辨識與分析
中醫中藥
作者:王麗萍等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區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分布特點,為高血壓中醫預防保健方案提供依據。 方法 根據王琦教授的中醫體質分型理論,將人的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9種類型, 據此對樣本社區300例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體質辨識分型。 結果 各型體質分布差異較大,其中陰虛質和痰濕質比例最高,分別占35.33%、31.67%。 結論 上述兩種體質可能對社區高血壓病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某種內在相關性。臨床可針對患者不同中醫體質類型,製定相應的中醫預防保健幹預方案,提高社區高血壓管理的有效性。
[關鍵詞] 中醫體質;高血壓;社區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4-0124-03
中醫體質學認為,體質現象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由先天稟賦與後天因素共同形成的。在體質與發病的關係上,每種體質都有其不同的形體特征、常見表現、心理特性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並有不同的發病傾向[1,2]。高血壓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和致死率高的特點,是社區中老年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對社區居民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根據中醫理論,高血壓病的主要病機特點是陰陽失調,痰瘀互結。在現有的高血壓管理方法基礎上融入中醫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方法,探討適宜可行的社區高血壓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幹預方案,可防止和減少高血壓病給社區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
我們在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對300例在冊管理的社區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中醫體質辨識,結合部分症狀、體征的變化,了解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這一特殊人群在中醫體質類型上的分布特點,為中醫健康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300例原發性社區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其中男121例(占40.33%),女179例(占59.67%),年齡≥60歲者235例(占78.33%),45~60歲者65例(占21.67%)。樣本來源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慢病管理係統,采取隨機抽樣。本研究的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如下:①納入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3],確診有原發性高血壓病並納入閘北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信息係統者。②排除標準:年齡45周歲以下;有嚴重的軀體疾病而不能活動者;存在認知障礙者;患精神分裂症或嚴重器質性精神疾病者;繼發性高血壓患者。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2009年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中的分型標準: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濕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痰濕質、特稟質共九種體質[4],結合現有樣本社區自行編製的中醫“治未病”電子操作係統對樣本社區人群進行中醫健康信息采集和中醫體質辨識。①平和質-A型 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麵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征,性格隨和開朗。平素患病較少,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②氣虛質-B型 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征。③陽虛質-C型 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征。④陰虛質-D型 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幹、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征。⑤痰濕質-E型 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征。⑥濕熱質-F型 濕熱內蘊,以麵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征。⑦血瘀質-G型 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征。⑧氣鬱質-H型 氣機鬱滯,以神情抑鬱、憂慮脆弱等氣鬱表現為主要特征。⑨特稟質-I型 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征。以上分型標準的內容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