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提高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效果的研究
健康教育
作者:沈衛芬 黃翯
[摘要] 目的 探討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後對其生存質量的影響。 方法 本研究中選取2型糖尿病患者235例作為研究對象給予健康教育,采用一般資料問卷及DSQL量表對教育前後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調查並對差異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 健康教育後,患者的總評分、生理維度、心理維度及治療維度得分均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2.3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水平在健康教育前後的變化
健康教育後,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水平較低的比例明顯降低,而生存質量水平較高的比例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3討論
糖尿病這一慢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較多的並發症,其不僅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也會嚴重地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最終使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糖尿病患者給予健康教育不僅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認識疾病,而且能夠使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控製的技能得到顯著地提高,疏導其存在的負性心理情緒,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提高[7,8]。
駱仲儀等[9]研究表明,對於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後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本次的調查結果也表明,健康教育後與健康教育前比較,患者的總評分、生理維度、心理維度及治療維度的得分均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推測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①社會維度的各個影響因素中文化程度占據主要的地位,即糖尿病對患者的社會維度的影響隨著文化層次的提高而降低。本次選取的研究對象中具有較多的農村患者,具有相對偏低的總體文化層次,經濟收入也不高,一旦患病後長期的治療使其背負沉重的經濟負擔,體力與以往比較也越來越差,進一步降低了生活收入,所以患者往往壓力較大,使其人際關係受到影響。有的患者患病後產生自卑心理,與周圍糖尿病患者關於疾病的體驗及其相關知識方麵的內容溝通較少,所以其生存質量的社會維度沒有受到健康教育的影響。另一方麵,患者具有較低的受教育程度,其相應的接受健康教育內容的能力就較差,不能很好地與醫務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具有相對較差的自我管理能力[12]。結果提示醫護人員健康教育內容及方式時要根據患者的個人差異及地域差異進行製定。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會受到家屬的支持、社會各界的理解及關懷等因素的影響,以上措施均有利於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及改善。②研究中的結果為健康教育幹預前及幹預後的比較,本次研究中具有較短的幹預時間,可能也是健康教育沒有明顯地影響患者社會維度的一個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