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性病恐怖心理因素治療2例(1 / 3)

性病恐怖心理因素治療2例

個案報道

作者:徐永興 瞿雁

[摘要] 目的 性病恐怖是性病患者因心理因素而導致心理功能障礙而產生的一係列神經症候群,在給患者進行正常的藥物治療原發病灶外,同時要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耐心地對其進行心理治療,並適量使用抗抑鬱藥物也非常必要。 方法 病例1曾患性病雖早已治愈,但患者患有手足癬並發慢性複發性丹毒,患者一直誤以為性病未愈,加之非皮膚性病專業醫生的誤導,長期按性病治療;病例2患者曾有性病,因一些正常生理變化而極度自卑恐懼,進行心理疏導和對症治療。 結果 兩位患者臨床均已痊愈。 結論 對患有性病恐怖症傾向患者除治療原發病灶,給予適量抗抑鬱藥物,加上耐心地對其心理治療也是取得滿意療效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 性病恐怖;抗抑鬱治療;心理療法

[中圖分類號] R749.9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4-0136-02

有了人類就有了疾病,有了語言,患者也就有了言語安慰。這就是最早的語言-心理治療。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言語的暗示作用不僅可以改變人的心理和行為,而且還能直接影響人體的生理生化狀態,目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已經逐漸成為主流醫學模式[1]。性病恐怖症是一種由於對性病的恐懼而產生的本人無法控製的行為、心理異常[2]。其主要病因是患者對某些性因素困惑而導致心理生理功能障礙而產生的一係列神經症候群。現對收治的較典型的2例性病恐怖症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心理治療並使用小劑量抗抑鬱藥物,報道如下。

1 病例資料

例1 餘某,男,69歲,大學學曆,未婚。患者內向性格。主訴:40年代末在武漢求學期間,曾多次到過妓院,並染上過梅毒,經“606”等藥物治療其他症狀消失,僅雙側腹股溝淋巴結經常腫大。患者自染上“梅毒”後至來我處就診前,每隔3~5個月要注射青黴素幾天才能緩解症狀,曾多方秘密醫治,症狀時好時壞。50餘年來因患本病,拒愛情婚姻於門外,其由是怕傳染對方和後代,後經人介紹來我科求治。一般檢查:T 36.2℃,P 108次,BP 145/90 mm Hg。頭、麵、軀幹、腹部及背部均未見皮損,雙側腹股溝可觸及蠶豆至鴿蛋大小淋巴結數個。皮膚科情況:雙手指趾甲變灰增厚,趾縫足底見有裂隙及脫屑,足緣趾縫尚可見明顯似帽針頭大小水皰,有群集性,亦有散在小水皰。雙側腹股溝內側、雙側內踝部皮膚充血紅腫。患者自覺有疼痛感,觸摸時尤甚,症狀較重時影響步行。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白細胞10 000、中性80%、酸性15%、淋巴5%;尿常規正常。快速原體檢查均為陰性。取患者足趾部皮損作真菌直接鏡檢,可見大量菌絲及孢子。根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實驗(RPR)、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實驗(TPPA)檢查均為陰性。淋球菌直接檢查及培養、衣原體和支原體檢查均為陰性。據臨床症狀及實驗檢查診斷為手足癬並發慢性複發性丹毒。治療經過:①精神及適量抗抑鬱藥物治療:為了解除患者長期隱藏心靈上的巨大壓力,查找一些相關的醫學書籍資料讓患者自己閱讀,不懂的地方仔細講解,讓患者充分了解與之相關疾病知識。並且當著患者的麵將病情及我們檢查診斷結果書寫了一份較完整病曆,囑患者親自寄給某醫科大學資深皮膚性病學教授,複信同意筆者的診斷,並囑用適量抗抑鬱、精神方麵的藥物觀察治療,並對原發病灶進行治療觀察。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患者對病情的了解和資深教授的親筆信,終於解除了患者長期以來的顧慮,在充分取得信任後其療效達到了令人十分滿意的效果。②全程足量的抗真菌、抗細菌藥物治療:患者精神壓抑解除後,積極治療原發病灶是相當關鍵。經兩周的抗細菌藥物治療和100餘天的抗真菌藥物治療,患者的手、足、甲癬及丹毒症狀消失臨床痊愈,腹股溝未觸到腫大的淋巴結,疼痛及其他自覺症狀消失。患者痊愈後自述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愉快。經1年隨訪患者精神開朗,真菌感染、丹毒未見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