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卵巢囊腫的臨床對比分析
臨床探討
作者:曾慧琳 廖再成 翁燕東
[摘要] 目的 比較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卵巢囊腫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行腹腔鏡治療卵巢囊腫的患者85例與同期行開腹手術的患者85例。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後患者通氣時間、下床時間、術後體溫恢複正常的時間、住院天數、白細胞恢複正常所需時間。 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後患者通氣時間、下床時間、術後體溫恢複正常的時間、住院天數、白細胞恢複正常所需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
1.2 手術方法
腹腔鏡組:患者平臥位,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及氣管插管。常規消毒、鋪巾,於臍下緣1 cm處切開皮膚,用氣腹針穿刺後充入二氧化碳形成氣腹,插入套管後放入腹腔鏡(奧林巴斯)。患者臀部抬高,於患者左腹麥氏點與臍孔連線中點外上1 cm 處切開皮膚,切開時要確保切口處無血管,插入套管進行操作。先用腹腔鏡探查腹部,分離粘連,按照正常解剖關係剝除囊腫,要保證囊腫完整,如果囊腫的直徑超過6 cm,可先用吸引器吸淨囊腫內的一部分囊液,待囊腫縮小後再完整剝除,出血麵以點狀電凝止血,目的是減少損傷。切除囊腫後衝洗積血,排出二氧化碳,最後縫合切口。
開腹組:對患者進行椎管內麻醉,於患者下腹部行橫向或縱向切口,進入腹後線再遊離囊腫周圍組織,用鉗子夾住卵巢及係膜輸卵管,將整個腫瘤完整切除,最後進行腹壁逐層縫合。術後標本及時送檢。
1.3 觀察指標
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後患者通氣時間、下床時間、術後體溫恢複正常的時間、住院天數、白細胞恢複正常所需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行兩組間比較;P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術後通氣時間、下床時間、體溫恢複時間、白細胞恢複時間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術後通氣時間、下床時間、體溫恢複時間、白細胞恢複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卵巢囊腫是育齡的常見疾病,常通過婦科檢查、體檢過程中的B超發現。本病多為擇期手術,切除腫瘤[4]。傳統開腹切除術的特點是對患者損傷大,術後疼痛程度高、腸道功能恢複所需時間較長,術後易引起切口感染、腸粘連、腸梗阻等並發症[5,6]。
腹腔鏡是近十幾年來新興的技術,其特點是診斷與治療可合為一體,對患者的損傷較小、痛苦少、術後恢複時間短、不留瘢痕等,因其諸多特點易被患者接受。為探討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的療效及安全性,本研究對同期分別接受兩種手術的患者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後通氣時間、下床時間、體溫恢複時間、白細胞恢複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在應用腹腔鏡治療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腹腔鏡探查腹部還可以同時發現其他盆腔病灶,如子宮小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國外有研究報道稱[7,8],應用腹腔鏡治療卵巢囊腫是安全的、有效的,隨訪半年到3年時間,並未發現患者出現近期和遠期並發症。在本研究中,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卵巢囊腫的成功率均為100%,腹腔鏡組未發現術後並發症,開腹組有4例出現切口感染,其他患者未出現嚴重並發症。因此,腹腔鏡手術必須嚴格掌握好手術適應證[9]。術前醫生要仔細詢問病史、認真對患者進行婦科檢查,以求對患者的整體情況作出準確的綜合評價。術前嚴格排除患嚴重心血管疾病、慢性肝腎疾病、食道裂孔疝及彌漫性腹膜炎等禁忌證。另外,實施腹腔鏡手術還需要一定的設備條件,對醫生的技術水平和麻醉水平均要求較高。手術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切除完整的腫瘤,避免殘留,防止囊液溢出[10]。若手術過程中囊腫破裂,應立即取出有形物質並將液體全部吸出,以避免化學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