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文/李飛
萬裏挑一的“拚圖遊戲”
青花瓷上的土司情懷
從廚房裏挖出來的那些瓷器碎片,是新王宮信息最為豐富的遺物,它們記載的不僅僅是土司的菜單。我們將數萬片瓷器碎片一一洗淨晾幹,密密麻麻擺放在兩張寬大的桌子上,再按紋飾分作若幹類,開始一片一片拚合。雨天裏,坐成一桌埋頭拚對的隊員,時不時就會發出“又得一片”的歡呼,這是考古者的快樂,這是一場萬裏挑一的“拚圖遊戲”,需要足夠的耐心。我曾經花費3天時間,隻為細細拚合一個精美的高足杯。硬幣大小的數十片青花瓷片,每一片都要找到準確的位置,才能將之嚴絲合縫地放回原處。
在反反複複的拚合中,我手中的圖案漸漸完整,才發現這是一隻鳳凰,眾人嘖嘖稱奇。再一點點連綴,一隻杯子在我掌中漸漸成型。然而,我最終沒有成功拚出完整的杯子,因為瓷片差得太多,不過即便如此,我仍然興奮不已。
我發現,楊氏土司,特別是楊應龍,似乎對名滿天下的景德鎮青花瓷情有獨鍾。這些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器皿,跨越萬水千山來到深山,在土司的掌中代代相傳。拭去青花瓷片上的泥土,圖畫依舊粲然如新,仿佛陶工剛剛放下手中的筆轉身離去。有裙裾高髻,眼眸溫情的美貌女子,支離破碎地印在白底藍花的碎瓷裏,分明是一幀剪碎的國畫;各種動物、植物、遠山、屋宇、亭榭的碎影,也安詳地躺在那數萬片青花瓷片中;一個較為完整的瓷盤上,我看見侍女捧一摞書從幽幽的回廊款款走過,主人慵懶地倚在案上準備開卷饕餮;還有一幅繪在高足杯內底的山水畫,恰似遊囤圖:青山半座,枯樹幾枝,飛鳥數羽,茅屋兩楹,拄杖行走間,忽而仰天一嘯,山穀應答……
這些來自江西景德鎮的精美物什,縱使已經破碎,但光滑的瓷麵燦然如新,歲月未能改變它們姣好的容顏,最終卻逃不過在戰火中粉身碎骨的命運。火海裏,轟然墜落的梁架、碩大的屋麵和厚重的磚牆,毫不留情地砸毀了土司餐桌上的杯、盤、碗、盞,而書房裏作為藝術品陳設的瓶、罐與香爐,同樣未能幸免。當美麗的青花碎片飛濺,時間在泥土中凝固。400多年後,那些擱淺在時光之流裏的王宮舊物,在考古者的指尖被精心拾掇,但已物是人非。昔日的土司早已離開,而這滿地綻放的青花,卻指引著我們一點點走近那早已塵封的世界。透過這些精美的碎瓷,我們似乎看到了楊氏土司奢華的生活,也看到了城破的那一天,無數精美的青花瓷,在滾滾濃煙、熊熊烈火和轟然倒下的牆垣中迸射飛濺,被歲月埋入黃土之中。
關於過去的許多細節,就是這樣被我們還原的。很多時候,哪怕是一塊碎石、半截磚瓦,都能帶給我們許多驚喜。隨著考古工作的逐步深入,那些不一樣的風物和傳說,讓我倍感榮幸——作為一名考古工作者,我遺憾於不能親曆囤上的每寸光陰,卻慶幸於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在這片廢墟中追尋文明的碎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