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長江下遊挖入式港池工程的航道行政管理措施(1 / 3)

長江下遊挖入式港池工程的航道行政管理措施

航道

作者:胡誌平

【摘 要】 為了加強和規範挖入式港池的管理,從港池定義和結構形式出發,論述其平麵布置的優缺點及港池施工期、運營期對航道所產生的影響,指出挖入式港池施工期對航道影響主要體現為疏浚棄土隨意排放可能對河床演變產生不利影響,運營期對航道影響主要體現為港池口門船舶進出頻繁可能產生一定的航行安全隱患。通過對港池立項、施工、試運行及運營等不同工程階段采取相應的航道行政管理措施,可消除或減小港池建設對航道及通航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確保港池施工及運營安全,保障航道安全暢通。

【關鍵詞】 挖入式港池;航道行政管理;施工期;運營期;疏浚

近年來,為了節約岸線資源,提高港口通過能力,挖入式港池碼頭布置形式在長江下遊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挖入式港池具有充分利用岸線資源、基本不占用可通航水域等諸多優勢,是大型深水碼頭的重要補充,在長江下遊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挖入式港池屬於較為新穎的碼頭布置形式,目前在其建設對航道演變及船舶通航所產生的影響方麵尚無成熟的研究成果。港池疏浚所產生的棄土及棄石排放、船舶頻繁進出口門對航道的影響以及港池進港航道布置等問題,已成為長江航道行政管理工作所麵臨的全新管理難題。

本文從挖入式港池定義和結構形式出發,係統論述港池平麵布置的優缺點及對航道所產生的影響,從而提出挖入式港池工程建設不同階段的航道行政管理措施。

1 挖入式港池概況及優缺點分析

1.1 挖入式港池概況

挖入式港池是向岸的陸域一側(或利用河汊和窪地)開挖出來的港池,是內河中應用較廣泛的一種碼頭布置形式。20世紀60年代起,我國長江下遊開始建設挖入式港池的貨主港口;70年代起,逐漸將其運用到大型港區中;進入21世紀後,隨著長江航運的迅速發展以及幹支聯動的需要,挖入式港池在新建碼頭中不斷被采用,並不斷呈現出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趨勢。

長江下遊挖入式港池從平麵布置形態來說,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在岸坡內側直接開挖形成港池,由於長江主汊防洪的需要,這種布置形式一般僅出現在支汊,如南通港靖江港區長青沙港池;另一種為利用天然入江(河)口適當開挖並浚深形成港池,這種布置形式不占用灘地,對岸坡和防洪影響較小,在長江下遊各天然河口中較為常見,如南通港靖江港區旺橋港內港池、蘇州港張家港港區段山港內港池等。

1.2 挖入式港池優缺點

挖入式港池主要有以下幾大優點:(1)充分利用岸線資源,並且還可在原有岸線的基礎上拓展新的岸線;(2)受陸地包圍,掩護條件好,可有效避開風和浪;(3)不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4)一般不占用航道水域,當主航道船舶航行密度較大、河道較窄時,采用挖入式港池不影響船舶航行;(5)港區集中,管理調度方便;(6)有利於整個港口各類泊位的合理布置。

挖入式港池的主要缺點為港池的回淤問題。港池淤積問題對碼頭的營運造成直接影響,也增加了港池的維護費用,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製約挖入式港池大量應用的一個主要原因。此外,由於挖入式港池與主航道之間存在一定距離,需要開挖進港航道,使之與主航道連接。若進港航道與主航道間交角選擇不當,可能造成進港航道產生較大回淤,導致船舶進出港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