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以膳為藥,吃去疾病(1 / 1)

用藥膳治病的方法,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曆史。

在上古時代,人們的壽命很短,遠遠活不到罹患重病的歲數。因此,人們得的隻是一些小病小災,醫生們憑著一些經驗,主要靠一些食物、礦物和藥草來治療疾病,他們給患者吃些常見的大蒜、洋蔥什麼的,希望能減輕病人的痛苦,萬萬沒想到出現了奇跡,病人的身體居然康複了!

古人很早就提出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養精氣”的膳食種類及配伍原則。成書於東漢時期的本草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已對大棗、人參、枸杞、生薑、蔥白等草藥及食物的藥用價值有較為詳細的論述。

漢代,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這部著名的經典著作中,闡述了飲食滋味,諸如禽、獸、魚、蟲之屬在攝生預防和治療疾病中的禁忌與功效,強調“所食之味,有與疾相宜,有與疾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將辨證藥治與食治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中醫的藥膳食療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在國外,藥膳同樣有著悠久的曆史。

古代印度人很早就知道大蒜的魔力無比強大,它的藥效很容易顯現出來。很多人也種植甘藍,這種植物被認為能夠治療包括腹瀉、頭痛、耳聾、痛風在內的80多種疾病。

古老的歐洲人了解到,洋蔥可使28種疾病消失於無形。而古羅馬人知道,小扁豆能夠治療腹瀉,且有鎮靜、安神之功。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開始通過實驗對一些藥膳用料的成分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更有力地說明了藥膳對人體健康的莫大好處。許多食物和藥材的確具有較為獨特的醫療功效,而不少食物本身就是藥材。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科學研究也告訴人們,有102,000種植物能夠治療疾病,其中大部分都是食物。同時,大部分動物也有治病的功效。

藥膳由中藥、食物和調料三者精製而成,既有藥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既不同於一般的中藥方劑,又有別於普通的飲食,是一種兼有藥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讓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體得到滋補,疾病得到治療。

藥膳取材廣泛,用料考究,製作嚴謹,品種豐富,風味獨特。其選取入食的藥材,一般以植物性原料居多,經過前期加工,去除異味而後方可使用。在配料時一般因人而異,根據食用者各人不同的生理狀況配以不同的藥材,以達到健身強體、治病療傷的功用。

在藥膳中,中藥與食物相配,使藥借食味,食助藥性,變“良藥苦口”為“良藥可口”。所以說,藥膳是充分發揮中藥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別能滿足人們“厭於藥,喜於食”的天性,且易於普及,取材廣泛,可在家庭自製,是中藥的一種特殊的、深受百姓喜愛的劑型,有助於防病治病及疾病康複。

藥膳堪稱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內容廣博,功效獨特,是中醫治病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平衡,強調飲食與健康的密切聯係,旨在通過合理的飲食調節,以達到康複、防病、強身乃至延年益壽的功效。

中醫認為“藥食同源”,曆代名醫非常重視藥膳的防病治病作用。因此,千百年來,中醫藥膳不僅被宮廷、達官顯貴所追求,也為廣大民眾所推崇,合理食用藥膳者自然受益匪淺,這也是藥膳長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帶來了一係列的健康問題,如肥胖症、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已越來越成為人類健康的殺手。人們對膳食的要求已不滿足於吃得飽、吃得好,更希望借助膳食,吃出健康、吃出長壽、延緩衰老。中醫藥膳正符合人們這種需求,受到重視和歡迎,在世界各地享有較高的聲譽。

本書是一本集醫療、保健、美食於一體的工具書,也是家庭日常保健的指導性讀物,它薈萃曆代名醫名家的藥膳理論,輔之以現代醫學的保健指導,針對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常見性疾病,分門別類精選了行之有效的藥膳食療方,內容豐富全麵,涵蓋古今益壽延年、防病治病的實用藥膳醫療方法,語言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病患者如能在醫生的診斷指導下,再科學合理運用本書的藥膳方,就能達到滋補強身、防病治病、保健延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