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道長之友2(1 / 1)

還未等我們說話,這位中年人就走上前自報家門說,匠人茅鴻。

我好奇的說,匠人?匠人是什麼人?

白鳳推了我一下說,瞎說什麼呢!不知前輩專攻?

茅鴻打開折扇說,泥瓦匠而已,不曾專攻。

唉,這些人,誇兩句就謙虛,不誇肯定會自大。但是話又說了回來,但凡有點本事的人,都比較有個性。比如說同一行的人,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絕活,從來沒有服過誰,也從來沒有服過輸。

比如說某一次比試時有一方輸了,他並不會認為是技不如人,而是自己一時的疏忽所造成的。畢竟這不像是兩個武林高手比武,一技不如人就輸的服服帖帖,然後回去後重新研究修煉,尋找破解對方招數的方法。

易術界的比試則考的是心計和在實踐中積累下的經驗。有時候一竅不得,就會一錯萬裏。就拿我們現在市場上流行的占卜書來說吧。很多地攤上賣的書錯字連篇不說,還有很多地方漏洞百出,前言不搭後語。而且案例也比較陳舊,往往是把別人書上寫的東西抄過來就算了事了。可不知道這樣做不但耽誤了廣大愛好者的時間,也讓很多人對占卜有了錯誤的認識。

但是往往就是這一個竅門,就是再修行上十幾年,也不一定會開竅。這就是所謂的悟性吧。因此但凡易術界的高人比試,他們比的就是自己掌握的那一點點小竅門,也正是這一點點小竅門,才令他們處於易界的高手行列裏。而我們這些初學者,如果能得到他們的指點,自然會少走很多冤枉路。如果沒人指點的話,說不定學了一輩子,一輩子都沒有學到什麼。說白了,易學的修行靠的全是悟性和緣分。

當年初學易學時,雖然隻是知道點皮毛,我就高興萬分了。後來學會了畫符,自然是自大的不得了。可是在有了這段時間的經曆後,我才發現,我的那點皮毛壓根就不值得人家一提。而我唯一能提的上手的就是天書三十六道陣法,應該說是三十五道。可是我依然不敢在他們麵前有所得意,畢竟我對陣法的運用還非常不熟練,有很多時候隻會給大家幫倒忙。

和茅鴻互通身份後,他就徑直走進屋裏喝茶了。白鳳偷偷的告訴我說,別看茅鴻是隻是個匠人,但是本事卻高的很。據說他做出的木鳥會飛。

我聽後感到不可思議,認為這一定是有人那古時的傳說來誇大他們的本事。可是白鳳卻非常認真的告訴我,很多時候傳說就是真的。而在匠人中,有位非常著名的代表人,他就是魯班師傅。魯班師傅技藝高深莫測,發明了很多東西。比如說鋸子、雨傘、魯班尺等等。但是這些發明和他的建築都隻是對他技藝的稱讚,而在另一方麵,魯班師傅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絕技,那就是鮮為人知的“魯班術”。

聽白鳳提到“魯班術”我感到非常新鮮,就追問個究竟。可是白鳳也說不出個一二來,因為她也隻是聽前輩們提過魯班術,但魯班術到底是什麼東西,就一無所知了。但有一點他們非常清楚,就是“魯班術”非常邪乎,所以也就不敢去得罪藝人。萬一那一天需要藝人給他們修梁蓋房的,藝人們要是使出了魯班術,可就夠房屋主人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