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不同年齡者與養生(2 / 3)

——生活要有規律

現代人的生活已經很少有規律可言,大量的工作占據了所有可以休息的時間,快節奏的生活已讓每個青年人放棄了所謂的養生,日積月累,身體的各個機能開始提出控訴,自己才開始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保持自身的健康與生活質量是直接掛鉤的,沒有好的身體,任何事情都幹不好,因此好的生活是要有健康作為保證的,最起碼的就是生活要有規律。

怎樣開始有規律的生活呢?就是指一天安排要形成良好的規律,如起居有常,根據每個人習慣早睡早起,或晚睡早起,以不睡懶覺為好。一日三餐要定時,如早餐6點半,午餐12點,晚餐6點半應相對固定。可根據一年四季適當調整起居飲食時間,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順應四時”。生活有規律可以使人體各個係統功能較為正常,有利於營養的消化吸收,使人有充沛的體力去工作。

在冬季應該早睡晚起,傳統的中醫養生學認為,人生於天地之間,其生命活動就要與大自然的變化保持一致,需要根據四季氣候變化的規律而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規律,以順應自然,這就是“天人相應”的思想。

起居有時,這樣才可以讓身體的各個機能都得到充分的休息,讓身體在經過昨日的辛苦後,通過一夜的恢複後精神更加充沛、旺盛。

——飲食要合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極大豐富,工作、社會交往的擴大,一些人外出就餐機會也與日增多,暴飲暴食、食無節製、挑食偏的現象也開始出現,這樣極易造成飲食的不合理。日久就會造成營養過盛,或營養的不均衡,從而出現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多種飲食不合理造成的疾病。中醫說,“高粱厚味,足生大疔”,指的就是多食肥甘厚味,可使人生瘡長疔。過量飲酒可造成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硬化。所以要想飲食合理,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家吃飯,因為家裏可根據身體情況做到營養合理,葷素搭配,食量適度。青年人應該要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低脂肪。不要一味的吃什麼快餐,既不衛生,又無營養價值可言,合理的膳食是身體健康的保證,所以,在飲食上一定要達到營養、健康、均衡。

——堅持適當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如何運動,運動量的大小,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科學把握的。人們都知道體育鍛煉對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麵,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調節和興奮大腦神經中樞,增強和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麵,運動還可以增加飲食,提高睡眠質量。

3.中年與養生

中年人肩負著社會和家庭的重擔,再加上現實生活中的太多壓力,容易使人思想情緒陷入抑鬱和緊張的狀態。長期下去必會耗傷精氣,損害心神,早衰多病《養性延命錄》說“壯不競時”、“靜神滅想,”就是要求中年人要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要為瑣事過分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

一些白領、骨幹、精英,他們雖然擁有過人的智商,但卻缺少對養生的理解,雖然學有所成,地位提高,但卻忽視了關愛自己,結果“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

中年人養生,必須記住兩句話:三十努力;四十注意;就是說要早抓。30歲時就要努力培養科學的養生觀。40歲時,是轉折點,發病危險性大增。一定要注意做到防微杜漸。

——保持穩定情緒

不良的情緒和長期緊張,也是健康的首要敵人,也是許多中年多發病發生的誘因。因此中年人要經常注意自己情緒的平衡,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控製和轉移自己的情緒,培養穩定而樂觀的情緒,要學會放鬆自己。尤其當你感到疲倦的時候,更要注意休息,參加些文體活動。可以聽音樂、看電視、與子女嬉笑談心,共享天倫之樂。也可澆花養魚、作畫習字、美化儀容儀表,使自己裝束趨向年輕化,以振奮精神,增添生活樂趣;或寧心靜坐、百事不思半小時,使大腦得以充分休息,使自己跳出緊張的氛圍,生活在愉悅舒緩、充滿活力的環境之中。中年人還應認識到,工作最重要的是講科學、求效率,而不是拚體力、拚時間;不要憑主觀意識,盲目亂幹,以免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經常了解身體狀況

要做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決不能因為工作忙,雜事多而自己耽誤自己的健康。若發現身體有異常狀況,就要向醫生請教這些異常是哪些疾病的危險信號,如何消除這些危險因素,以防止或推遲疾病的發生,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隻有對自己負責,才是對家庭的負責。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有關,很多中年人多發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就是因為他們不加節製地喝酒、吸煙、缺少運動、生活無規律、工作時通宵達旦等等,因此糾正和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是當務之急。所以我們強調要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在生活中培養多種興趣、在工作中勞逸結合、在事業上積極進取、在平時堅持體育鍛煉,這樣也有益於自己的身心健康。

——保證合理的飲食

暴飲暴食、喜鹹過甜、偏食油葷等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引發腸道傳染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為保持身體健康,一定要講求科學的飲食,保證機體能攝入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同時注意飲食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總之,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調整生活節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善於忙裏偷閑,利用各種機會進行適當地運動。例如做工間操、上樓下樓、騎車走路,室內踱步等等;利用等車、坐車時間,做一些叩齒、咽津、提肛等鍛煉。

4.老年與養生

人體於60歲以後便進人了老年期。進入老年期之後,隨之產生的更多的是老人因為機體機能的衰退以及社會地位的轉變,退休和體弱多病也必定會限製老年人的社會活動。狹小的的生活圈子、孤陋寡聞就會帶來心理上的變化。因此常會產生煩躁易怒、孤獨垂暮、憂鬱多疑、等心理狀態,其適應環境和自我調控能力低下,如果遇到不良環境和刺激因素,更容易於誘發多種疾病,較難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