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其它養生法(1 / 3)

1.針灸養生法

針灸養生學是中醫養生學的一部分,從古代沿傳至今,它一直在發展中不斷的壯大。針灸養生學是一門神奇的學科,它不但可以通過針刺來強健身體,更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它的應用非常廣泛。針灸,是我國醫學中一門獨特的療法。

“針”即用針刺,以針刺入人體穴位來達到治病的目的。它依據的是“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辨證原則,進針後通過補、瀉、平補、平瀉等手法的配合運用,以取得人體本身的調節反應;“灸”即艾灸,以火點燃艾炷或艾條,燒灼穴位,使熱力透入肌膚,以溫通氣血。針灸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刺激體表穴位,並通過全身經絡的傳導,來調整氣血和髒腑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因為針灸容易學,運用方法簡單,現在已經在家庭醫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了。

很早以前有就人采用針灸方法保健強身。《黃帝內經》曾把掌握針灸保健技術的醫生稱之為“上工”。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高的位置了,比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關於針灸方麵保健的材料。宋代著名著作《針灸資生經》裏,也記載了用針灸預防多種疾病的方法。明代醫家也一樣倡導針灸保健,《針灸聚英》裏提到:“無病而先針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就是防病之義。

古人以針灸為本,所以“利關節和氣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複,正複而病自愈。”所謂針刺保健,就是用毫針刺激人體某些穴位,以激發經絡之氣,使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起來,從而達到強壯身體、益壽延年的目的。針刺保健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針刺保健與針刺治病的方法基本相同,隻是著眼點不同,針刺治病著眼於糾正機體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而針刺保健則著眼於強壯身體,增進機體代謝能力,目的在於養生延壽。也正因為二者的著眼點不同,所以反映在選穴、用針上亦有一定差異。如果用於保健,針刺手法刺激強度宜適中,選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強壯功效的穴位為主。以下是集中針灸養生法:

——耳針養生法

取穴肺、枕、內分泌、腎上腺、阿是穴,每次3-4穴,單耳埋針,雙耳交替,3日輪換1次。先對耳郭進行常規消毒。取28~30號05寸或1寸毫針,將針尖對準所取耳穴上,順時針方向撚轉,快速刺入耳郭至軟骨。進針時要穩準快,一般留針30分鍾左右。耳穴壓丸貼壓法具體為:剪下小快膏布後用中藥王不留行(磁珠、油菜籽等均可代替)粘附在膏布上,用鈍頭壓棒探尋相應耳穴得痛閾敏感點(找準了就有刺痛感)然後將粘在膏布上的藥丸埋入耳穴。雙耳同時貼穴,每側取5-7個穴位,以上治療均為2-3日治療1次,7-10次為一次療程。

——體針養生法

取穴風池、外關、內關、足三裏、阿是穴,肝鬱者配期門,血瘀者配血海,實者瀉法,虛者無瀉後補,留鎮20-30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針刺補瀉兼施。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梅花針養生法

局部常規消毒,用梅花針叩打白斑區,由外慢慢向內,以白斑潮紅或微有出血為宜,叩刺後塗以0.2%碘酊每日或隔日1次。

——耳穴割治養生法

使用打碎的細瓷片(以江西瓷為最佳),用鋒利的邊緣(消毒後)在對耳輪下腳劃一小口,用力適度,深度均勻,輕度出血即可,切口約2-3毫米,然後消毒敷料包紮,每周一次。

針灸養生法是中國獨特的養生方法之一,不僅可用於強身保健,還可用於使久病體虛之人康複。所謂針灸養生法,就是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達到和氣血、調經絡、養髒腑、延年益壽的目的。《醫學入門》裏記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這說明灸法可以起到針、藥有時所不能起到的作用。灸法的養生作用,在《扁鵲心書》中也有很明確的記載:“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雖未得長生,亦可得百餘歲矣”。可見針灸養生對我們是非常適用,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2.娛樂養生法

娛樂養生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麵,它用娛樂這種人類普遍的行為,來讓人們情緒變好,從而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使人們可以健康長壽。從中醫養生學上來說,娛樂在這裏的特定含義是指有益於身心的愉悅活動。娛樂其實是一種積極的休息,它能使人的心情舒暢,增加生活的樂趣;也可消愁解悶,緩解痛苦,消除或減輕急躁、憤怒等不良情緒;還可解除疲勞,促使氣血流通。除此之外,有的娛樂活動如果親自去做,更能起到活動筋骨,鍛煉身體的作用。閑情逸致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更可以促進身體健康。

娛樂養生是傳統中醫養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曆代醫學發展中有明顯的發展軌跡。《歐陽文忠公全集》中記載:“昨因患兩手中指拘攣,醫者言為數運動以導其氣滯者,為之彈琴可為。”歐陽修通過彈琴訓練,手指的疾病果然治好了。《漢書》記載漢元帝還是太子的時候,“體不安,健忘不樂”,他通過吹簫和閱讀奇聞軼事,結果身體完全康複了。這些事例從古到今,極其常見,這就說明了娛樂對人體養生的確有很大的幫助。

娛樂養生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重在健身,另一種則重在養心。重在健身的是指要親身參加娛樂活動的操作,比如彈琴、唱歌、跳舞、下棋、栽花種草、作書繪畫等;重在養心的娛樂活動則不需要親自去參加,隻是通過觀賞就可以達到“娛耳目,樂心意”的目的,比如觀看各種文娛活動的表演,這對情緒不好和有情誌疾病的人,能產生較好的養生效果。當然,這兩種娛樂方式各有利弊,不過隻要參加得當,就都能增強養生的作用。中醫養生學家提倡人們最好能夠親身參加娛樂作業,因為它不僅能促進形體功能,也能調節心神。如彈琴能鍛煉手指的功能;跳交誼舞可以治療手臂疼痛難舉的症狀;古代用投壺遊戲治療手顫抖,而如今以球類活動治療“震顫麻痹綜合症”;作畫可以陶冶情操,治療心中鬱疾等等。

所以說,娛樂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每個渴望健康的人都可以運用一定的娛樂生活來達到養生的目的。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節奏太快,人們往往過於繁忙,而且生活單調,這就更需要一些娛樂活動來調節一下生活。用娛樂活動來調節生活情緒和生理機能,往往能起到許多藥物治療所起不到的良好作用。《荀子·樂論》裏記載:“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可見娛樂在養生之道中的重要性。娛樂的方式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能起到很好的養生作用,這就需要自己用心去選擇和運用適合自己的娛樂活動。比較常見有效的娛樂養生法有讀書養生法、音樂養生法、書畫養生法、對弈養生法等等。

——讀書養生法

人衰老的本質是細胞的衰老,尤其是腦細胞的衰老。大腦用則進,不用則退。讀書就相當於大腦在作運動,可使腦機能得到鍛煉,所謂“腦強必多壽”,人當然就可以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