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膳食結構平衡(1 / 1)

所謂“膳食平衡”,是指膳食中所含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恰當。“膳食平衡”是飲食養生的重要原則。

概括而言,日常生活中人們將必需食物分為5類:

(1)糧食類

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一般輕體力勞動者每天的攝入量以300~500克為宜,其餘的熱量由副食品供給,所以,糧食類食物的占熱能供給量為60%~70%,約占膳食總量的32%。

(2)富含動物蛋白質的食物

包括瘦肉、蛋、禽、魚等,成人每天應攝入70~100克的蛋白質。據研究,人體對動物蛋白質的吸收率高於植物蛋白,較為理想的蛋白質攝入應是,動物蛋白占1/4,豆類蛋白占1/4,其餘2/4則由糧食供給。因此,營養專家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入禽、畜肉類50~100克,魚蝦類50克,蛋類25~50克。此類食物應占膳食總量的13%。

(3)豆、乳類製品

因豆類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其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接近人體需要,所以每人每天應補充豆類50克,奶類100克,此類食物應占膳食總量的9.5%。

(4)蔬菜、水果

這是人體維生素、無機鹽和食物纖維的主要來源,但因蔬菜品種很多,營養成分也存在很大差異。如,綠葉類蔬菜含大量的胡蘿素、抗壞血酸以及鈣、磷等無機鹽;根莖類蔬菜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和胡蘿卜素;鮮豆類蔬菜中的碳水化合物、鐵及硫胺素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所以每人每天應攝入400~500克,綠葉菜應保持1/2以上。新鮮的水果是抗壞血酸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大量的蛋白質、磷、鐵等無機鹽,所以每人每天應攝入100~200克鮮果。此類食物應占膳食總量的40%。

(5)油脂類

油脂類可供給熱量,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供給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比動物油高,而動物油的飽和脂肪酸多,脂肪熔點也比較高,因此不易為人體消化吸收,所以應少吃動物脂肪,多吃植物油。因此,營養學家建議油脂的攝入比例為飽和脂肪酸與多烯不飽和脂肪酸及單烯不飽和脂肪酸各占1/3.油脂應按每千克體重每天攝入1克,約占膳食總量的1.5%。

溫馨提示

綜上所述,以上5類食物長期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保持均衡膳食,我們每天的膳食不宜吃的太精,更不應在節假日暴飲暴食,真正做到粗細搭配、有葷有素,如此健康就會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