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等乳房疾病,幾乎都是荷爾蒙平衡的崩潰,血行不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乳腺疾病為女性的多發病,但亦有少量男性患此類病。
那麼,該如何防治乳腺疾病呢?
乳腺炎的症狀、治療及預防
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最常見於哺乳婦女,尤其是初產婦。哺乳期的任何時間均可發生,而哺乳的開始最為常見。
(1)乳腺炎的病因
乳汁的淤積。乳汁淤積有利於入侵細菌的生長繁殖。原因有:乳頭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孕婦產前未能及時矯正乳頭內陷,嬰兒吸乳時困難;乳汁過多,排空不完全,產婦沒有及時將乳房內多餘乳汁排空;乳管不通,乳管本身炎症、腫瘤及外在壓迫,胸罩脫落的纖維亦可堵塞乳管。
細菌的侵入。乳頭內陷時嬰兒吸乳困難,易造成乳頭周圍的破損,是細菌沿淋巴管入侵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徑。另外嬰兒經常含乳頭而睡,也可使嬰兒口腔內炎症直接侵入蔓延至乳管,繼而擴散至乳腺間質引起化膿性感染。其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常見。
(2)乳腺炎的症狀
急性單純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脹痛,局部皮溫高、壓痛,出現邊界不清的硬結,有觸痛。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患者局部皮膚紅、腫、熱、痛,出現較明顯的硬結,觸痛更加,同時病人可出現寒戰、高熱、頭痛、無力、脈快等全身症狀。此時腋下可出現腫大的淋巴結,有觸痛,化驗可知血白細胞升高,嚴重時可合並敗血症。
(3)乳腺炎的治療
早期注意休息,暫停患側乳房哺乳,清潔乳頭、乳暈,促進乳汁排泄(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開引流者應終止哺乳。
局部用25%硫酸鎂濕熱敷、理療。
全身應用抗生素。為防治嚴重感染及敗血症,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選用抗生素,必要時靜脈滴注抗生素。
中藥。清熱解毒劑。
膿腫已形成應及時切開引流,切口一般以乳頭、乳暈為中心呈放射形,乳暈下淺膿腫可沿乳暈做弧形切口,膿腫位於乳房後,應在乳房下部皮膚皺襞1~2cm做弧形切口。
(4)乳腺炎的預防
乳腺炎的預防不容忽視。在妊娠期及哺乳期要保持兩側乳頭的清潔,如果乳頭內縮,應將乳頭輕輕擠出後清洗幹淨。在哺乳前後可用3%硼酸水洗淨乳頭。養成定時哺乳的習慣,每次哺乳時應將乳汁吸淨,不能吸淨時可用手按摩擠出或用吸乳器吸出。乳頭已有破損或皸裂時,應暫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待傷口愈合後再行哺乳。
乳腺增生的症狀、治療及預防
乳腺增生是婦女常見的多發病之一,多見於25~45歲女性,其本質是一種生理增生與複舊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結構的紊亂。在我國,囊性改變少見,多以腺體增生為主,故多稱“乳腺增生症”。由於乳腺增生病重的一小部分以後有發展成為乳腺癌的可能,所以有人認為乳腺增生病為乳腺癌的“癌前病變”。
(1)乳腺增生的症狀
該病以乳房疼痛和腫塊為主要特征,起初為脹痛或觸痛,隨月經周期呈發作性,經後疼痛減輕或消失。嚴重者可呈持續性疼痛,甚至走路、活動時亦疼痛,可向肩、背部、腋窩、上肢放射。囊性增生以乳房腫塊為主要症狀,腫塊可為單一或多個,嚴重者可出現一側或雙側乳頭溢液,乳腺增生一旦形成或囊腫病變,乳房疼痛反而減輕或消失,易造成錯覺,認為疾病變輕了。有1%~3%的患者可合並副乳(癌變相對高);還有的伴有月經不調、痛經、腰區酸痛、大便幹燥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