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積極履行財政“硬擔當”的責任。這種擔當,首先應體現在自覺主動上。財政財政,顧名思義,以財行政,以財資政,財政的力量和影響遍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麵麵,滲透到政府治理的枝枝節節。改進政府治理,推動科學發展,財政部門責無旁貸、首當其衝。財政工作者要一手握望遠鏡,登高望遠,為黨委政府把握好大方向,一手握顯微鏡,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化管理風險和財政危機於無形。這種擔當,其次應體現在無懼無畏上。改革是最大的紅利,財政管理改革是最核心的改革,而改革總要涉及利益的調整,加強管理更多的也是對利益行為的規範和約束,沒有無私無畏的鐵膽不行,沒有敢挑敢扛的鐵肩不行。我們正處在改革十字路口,理應鐵肩擔道義,鐵膽開新局。

第三、要充分發揮財政“巧發力”的優勢。財政工作是以才理財的工作,化解新形勢下的財政困難和壓力,需要擔當,更需要智慧,需要巧幹。要善於借助機製製度的力量強管理,比如在支出管理上,既要對具體的支出項目一樁一樁嚴格把關,更要注重推進預算公開、績效評價等製度建設,係統提升管理水平。要善於發揮統籌服務的優勢巧協調,提升財政管理質量,不能光靠財政部門唱獨角戲,需要所有部門共唱“將相和”。這就需要我們因勢利導,科學協調,服務在前,周旋在後,引導和帶領所有力量為實現財政管理的既定目標而努力,最終“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在叢中笑”。

財政的內生力量

首先,需要更有質量地抓收入。堅持以貢獻和產出論英雄,把稅收貢獻率和投入產出比放在突出位置,從源頭上控製占用資源多、對上貢獻少、產出效益低的項目進入,涵養稅收骨幹和支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構築優質稅源的主力軍。

其次,更有重點地控支出。一是要堅決轉變政府投資決策模式,從“確定項目配資金”改為“根據資金定項目”,真正體現量力而行,嚴格控製政府負債;二是要著力整合政府專項資金,嚴格控製總量,盡可能捏指成拳,防止“撒胡椒粉”現象;三是要切實加強結餘結轉資金管理,對年度預算結餘資金,分實際情況結轉下年或予以收回,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一律收回用於收支平衡。

再次,更有策略地調結構。一是以問題為導向,調整財稅政策結構。按照中央關於“清理、整合、規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的要求,對現有財稅優惠政策進行全麵清理和機製創新,打破出台政策“隻進不出”的局麵;二是以績效為杠杆,調整預算項目結構。通過下達績效目標、實施項目績效評價等方式,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完善財政政策和預算安排;三是以民生為主體,調整支出保障結構。財政優先保障民生事業支出需求,堅持量力而行而非大包大攬,“雪中送碳”而非“錦上添花”,主要是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最後,更有力度地促改革。化解財政壓力的關鍵,是深化財政運行體製機製改革,真正建立現代財政製度,推進財政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新的一年,改革的任務很重,我們要以全口徑預算管理和部門預決算公開為重點,堅持從實際出發,推進和落實好各項改革舉措,通過改革,增動力、挖潛力、激活力、化壓力,真正形成有效適應和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財政工作“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