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見微知著

封麵文章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把財政的性質和職能定位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財政工作不僅要做好預算、資產和投融資等本職業務,還要擔當政府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口和其他領域改革的穩定器,要服務於整個全局。義烏市的財政改革和製度建設根據義烏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全盤部署,在全市各部門的支持下,堅持主動服務、推進公開、民主參與、理財規範,為義烏市現代治理型政府建設和全市各部門的工作有序開展提供支撐。

主動服務

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製的改革,提高國有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率,建立以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機製,是義烏完善國有資產運行的重要路徑。義烏市早在2010年就著手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進行改革,並形成了較具影響力的“義烏模式”;而近年來主動開展的國有資本運營改革,也使得義烏市的政府投資、國有資產和企業運營之間形成了新的有效機製。

一是建立公共資產管理中心,作為國有資產日常管理的執行機構,以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作為基礎,積極推行“同意產權,集中管理,授權使用”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製,建立了“財政局——公共資產管理中心——資產占有使用單位”三層次管理模式。公共資產管理中心是義烏市公共資產的資本載體,並主導公共資本的配置、形態和布局,成為行政事業單位與財政局之間的“國有資本運營機構”。

二是堅持現代產權製度理念,建立產權管理平台,實行統一產權登記。目前,義烏市行政事業單位97%以上的房產和土地由市公共資產管理中心統一申請辦理了房產證、土地證的初始登記或變更登記,保證了國有資產的產權清晰和資產價值,並根據現代產權製度的建設需要和現行法律開展一係列的產權運營活動,使國有資產及其產權產生多層次權力分享的同時,促進流轉和運行順暢。

三是構築信息管理和處置平台,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目前,資產“身份”信息量已覆蓋437家單位的48億賬麵資產,並動態掌握了資產的屬性和狀態,為統一管理和處置打下了基礎。2012年,義烏市共公開拍租閑置房產成交租金4085萬元,同比增長16%,就是依據信息係統的統計和狀態分析,結合行政事業單位的關於資產狀況的回複所做出資產的重新配置和處置行為。在資產處置的同時,義烏市還積極優化資產在部門間的配置情況,構建“公物倉”,實現資產的統一配置。在工作中,對於新成立的部門或是新增的需求,按照“先調後購”原則,建立閑置資產的調劑製度,盤活存量資產,降低政府的支出壓力,保障各行政事業單位的有效運轉。

四是完善國有資本運營機製,提升運營水平。義務財政局主動創新政府性投資項目支持機製,通過在建工程注入、現金注入、土地取得成本作價注入等方式,加大對國有企業承建的政府性投資項目資本金支持。通過資產注入、項目回購或購買服務、配套營利性項目、特許經營權注入等方式加大對國有資本投資項目運營還貸支持。積極開展土地儲備融資,緩解財政資金困難。

政務公開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明確指出,“實施全麵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製度”,並強調要“完善黨務、政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製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義務財政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主動作為,將預算公開作為政務信息公開的“突破口”和抓手,既率先建立預算公開製度,形成政務公開的導向;又利用預算管理機製,推進預算部門的主要信息公開,打開政務信息公開的良好局麵。

義烏市的預算公開的特點是拿得出、亮得全、看得懂、曬得明。拿得出是指義烏市不僅將總預算根據法律和市委、市政府的決定向社會公開,而且推進部門預算上人代會審議數量,自2011年開始啟動這項改革,並不斷總結經驗、拓展範圍,2014年義烏市上人代會審議的部門預算單位數量增加至20家,其中部門單位15家,鎮街單位5家。亮得全是指義烏市通過“三個子”的改革,將所有財政性資金納入預算管理,全貌反映政府收支計劃,各項事業投入的財政資金來源、規模特點、投入比重和支出結構更加清晰明了,政府公共支出的重點和方向一目了然,預算透明度顯著增強。看得懂則著力於細化、完善人代會審議草案。一方麵在文字表述上盡可能通俗,在數據方麵盡可能通過圖表直觀、簡潔反映,對一些專業詞彙附解釋說明;另一方麵對代表、社會公眾較為關心的教育、三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涉及民生支出,以及在積極財政政策下政府投資基本建設等重點支出進行重點說明。曬得明則是利用人大決策機製和現代信息技術完善預算信息共享機製,全麵接受人大代表和社會公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