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1 / 2)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財智

一進財政部離退休幹部活動中心,就看到走廊兩邊掛滿了山水畫作品,還沒來得及欣賞,耳邊傳來伴著京胡的京劇唱段,我還在疑惑為何如此大聲地播放京劇時,一位老爺子一手拿著毛筆,一手端著洗筆的清水從麵前走過。離退休幹部局一處處長笑著說,這就是我們中心老同誌的日常生活。

學與樂

靠近財政部大樓的離退休幹部活動中心很不顯眼,在一座上世紀50年代建造的5層紅磚樓的二層,空間不大,都是單個房間,被分成閱覽室、各個文體班隊的活動室、健身室、攝影工作室、歌詠隊和民族舞衣帽間以及4個支部活動室等。剛見到處長時,他正忙著與送桌椅的人聯係。這6張桌椅是為了新建的電子閱覽區配備的,電子閱覽區設在原閱覽室裏麵,用處長的話來說,是“平麵的、電子的,都要配齊”。

離退休幹部局(以下簡稱老幹部局)一處,專門負責組織老幹部開展各項文體活動,活動中心也由一處負責管理。周三下午,按照課程安排,正好有京劇班在活動,我所以為的播放京劇,原來是幾位老人家的現場表演,一旁坐著的幾位老人無不沉醉其間。剛才拿著毛筆走過去的老爺子,則進入了書法班,因為新學的東西沒掌握好,特意過來練練。

“我們開設了14個這樣的文體班隊,除了書畫、歌舞、京劇等傳統班隊外,還針對老同誌的多樣化需求,開設電腦、攝影、太極拳等課程。”處長介紹道。按照辦公室主任的說法,這些文體班隊“基本涵蓋了老同誌能夠參與的活動”,而且班隊使用的物品如書畫用的筆墨紙張、歌詠班使用的鋼琴、攝影班使用的器材等,全部由老幹部局提供,此外,還為各班隊聘請了專業老師來授課,“老同誌想參加活動,隻要來就行!”

這份周到讓文體班隊的學員非常滿意,這從周四上午的書法班上課就看得出來,一群70歲上下的學員圍著老師認真聽講,向老師展示自己的習作,仿佛又回到讀書年代。另一位攝影愛好者、也是工美班班長許陵看到我們的攝影師,熱情地推薦這裏的攝影課程,“老師講的課特別實用,而且特別有哲理、有思想!”

周到是因為老幹部局對老同誌有感情,想的細,做得也細。比如除了京劇,其他文體班隊的課程都安排在上午,是考慮到老同誌上午精神足,午餐後需要午休。請專業老師,則是因為大部分學員都是零基礎,從退休後才開始學習書畫、攝影、歌唱等,來實現他們在職時沒有完成的夢想。正因如此,退休後的老同誌願意來這裏,在學習中感受樂趣,也達到了陶冶情操、文化健身、文化養老的目的。在老同誌眼裏,文體班隊溫馨、和諧,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來嘮嘮嗑也舒心。”

處長特別提到了舞蹈隊的老隊長、80多歲的王淑清。王淑清老人特別喜歡跳舞,退休後就到舞蹈隊擔任隊長,逐漸地,舞蹈從一種藝術熏陶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現在她跳不動了,還要去舞蹈坐著看別人跳,“看著也挺高興。”另一位讓處長佩服不已的老同誌,自己和老伴身體都不好,在別人看來,她應該臥床休息,可是這位老人一直堅持學習書畫,反而戰勝了病痛!

在工美班,86歲的劉芳老人,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工美班為慶祝建黨90周年製作的布貼畫《長城》,以及慶祝建國60周年的布貼畫的創作。這兩幅畫她都是主要製作者之一,“這個小花是買的,其他都是我們自己剪出來的。這個布現在已經沒有了,買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