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中的“性”和“命”指的是性功和命功而言,並非指生死之性命。所謂“命功”是以練精練氣為手段,主要通過練氣而達到修命的強身健體延年之目的。命功入手初步調心練意,完全是後天識神,即在雜念排盡之後的入靜狀態,也仍屬識神為主。而性功是以練神練虛為手段,主要是通過練神而達到修性的轉識成智之目的。練的是元神,隻有到了高層次的練氣合神,到達“萬象俱寂,一靈獨覺”的入定狀態,元神顯現,即可轉入性動。
古人提出性命雙修的主張,是指修了命功,還應再修性功,不能隻修命功,不修性功。反之,也不能隻修性功而不修命功,也不能是性功和命功同時修煉。那麼,是先修命功,還是先修性功呢?氣功界對此看法不一,有的主張先修命功,而後修性功,有的主張先修性功,再修命功。就二者的內涵而言,命功的練精化氣,“化”是轉化,即是使精轉化為氣(亦即由物質轉化為能量)。練氣合神,“合”是融合、即指使氣融合於神(亦即使能量與信息相結合),達到身心統一。性功的練神還虛,“還”是返還。即指使神返還於虛(亦即由自我個體返還於宇宙整體),達到天人合一。因此,可以說,性功是高級階段,所以應該是先練命功,而後練性功。當命功練到身心統一,元神顯現之時,應及時轉入性功,練到天人合一的程度之後,再進一步練虛入道,即指由虛寂而契入於道,亦即使自己的思想行動完全符合自然規律,使自我意識轉成宇宙意識。到此時則“空而不空,是名真空,有而非有,是名妙有”,才是入於真道,達到氣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