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表現在於,上班族媽媽是與時俱進的,是在不斷接收新事物的。她們每天會從職場中遇到不同的見解,在工作和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另外職場生活,也會使媽媽的眼界變得愈加開闊。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媽媽的教育觀念,就好比每天都在教育孩子的課程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得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永不過時,永遠保持一定的高度和廣度。顯然,這是全職媽媽不能比的。長期與家務為伴,全職媽媽的思想很難保持進步,更是難以在教育問題上取得新的領悟和突破。
可見,上班族媽媽能夠培養和孩子之間深切的情感,帶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這都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因此,上班族媽媽一定要對自己樹立信心,堅信工作和育子都能兼顧。
職場媽媽育子經
對於上班族媽媽來說,工作並不是給教育拖後腿的事情,隻要媽媽擺正心態,就會發現,工作其實更像是教育孩子的“助力劑”,工作使媽媽精力旺盛、思想前衛,也使媽媽將更多的閑暇時間放在孩子身上,這些都有助於媽媽教出一個更優秀的孩子。
和孩子做一對快樂的早醒鳥兒
提到早晨,上班族媽媽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一覺醒來發現時間已經不早了,於是邊急急忙忙地穿衣服,倉促準備早餐,一邊喊叫著讓老公孩子起床;在孩子的不滿聲中硬邦邦地給孩子穿衣、洗臉,匆匆催他吃完早餐,抓起書包把他推到學校。有時孩子嘟嘟囔囔地說些什麼,媽媽也沒空去聽,急匆匆地將孩子送到老師手裏,自己上了公交車,才突然想起,孩子剛才好像和我說什麼了……而對於孩子還沒有上學的媽媽來說,更多的則可能是自己忙忙碌碌地為上班做準備,穿衣、洗漱、吃飯、整理,最後和孩子說一聲“再見”就匆匆出門。
早上的時間十分緊張,很多上班族媽媽這樣做也是出於無奈,但如果媽媽肯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這個匆忙的早晨是否少做了一項最重要的功課呢?或者說,當你晚上回到家中之後,是否會發現自己和孩子好像隔了很久都沒有交流一樣?再換句話說,早上那個和孩子幾乎“素不相識”、匆匆忙忙外加高聲說話的媽媽,是否會讓孩子產生一些距離感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對於上班族媽媽來說,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本來就很寶貴,如果一整個早上都在忙碌、煩躁中度過,而錯失和孩子的交流,那麼前一天晚上和孩子溫情互動產生的感情,恐怕就要在這個早上被消磨幹淨。這就啟示上班族媽媽,早上寧願少賴一會被窩,也要抽出一段時間來和孩子聊天、互動。早晨的氣氛通常是比較寧靜的,沒有汽車鳴笛、人聲鼎沸,有的隻是悅耳的鳥聲。在這樣的氛圍中,如果媽媽能輕輕地撫摸孩子,和他愉快地聊一會兒天,那麼想必孩子的一天也將會是快樂的,是對媽媽充滿懷念的。而媽媽呢,這一天的工作狀態多半也是充滿鬥誌的、心曠神怡的。
很多專家指出,在孩子開始吃奶階段,父母就要和孩子不斷地進行語言上的交流。這時孩子雖然還聽不懂大人在說什麼,但他們對來自父母語言的刺激是極為敏感的,也是最願意接受的。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媽媽在醒來後和孩子做一番溫情的“交談”,就會發現,孩子的情緒會非常平穩,精神也很好,而有別於一離開媽媽就會煩躁不安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孩子一天的精神會非常好,媽媽一天的工作狀態也會不自覺地愉悅起來。而更令媽媽驚喜的是,孩子不但早上不會因為媽媽的離開而哭鬧不止,而且晚上見到媽媽時還會異常高興——這是因為媽媽早上給孩子留下了很好的感受,孩子很期待再次見到媽媽。
對於稍大一些的孩子來說,早上與媽媽的交流就顯得更為重要。一般來說孩子兩歲半就上幼兒園了。雖然幼兒園基本就在自家社區裏,但很多媽媽為了節省時間,總是在給孩子收拾好之後,趕鴨子上架似的將孩子催促到車裏或者自行車後座上,心裏琢磨著當天繁瑣的工作,心不在焉地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就萬事大吉。這樣孩子即使有心和媽媽說說話,媽媽通常也聽不進去幾句。時間一久,孩子的積極性就會降低,也逐漸失去和媽媽交流的興趣。試想,如果媽媽能夠每天早起30分鍾,準備好一切事物之後,拉著孩子的手,在早晨清新的空氣中慢慢地走到幼兒園,與孩子說說話,那麼效果當然是截然不同的。
馬靜有個外號叫“睡美人”,她最大的嗜好就是睡覺,每天都要等到“最後一刻”才匆匆忙忙起床,別說和孩子聊天了,能讓孩子吃一口溫熱的早餐就算不錯了。馬靜一直以為這是自己的生活習慣,隻要不耽誤孩子上幼兒園、自己上班,就不用刻意去改變。但最近,馬靜逐漸發現,都已經上了幼兒園大班的心心,卻還不如剛入園的孩子愛說愛笑,更不如其他孩子願意與媽媽交流。馬靜反思了很久,也查了一些相關資料,才意識到,也許自己太“懶”了,早上的時間通通用來睡覺,很少耐心地和孩子溝通,長期下來,就導致了孩子即使想和自己說話,也要默默地吞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