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學校、全家總動員,寶寶時刻在“受教”(2)(1 / 3)

其次,長輩的思想觀念、受教育程度,也應該在媽媽的首要考慮範圍之內。從長輩的角度來說,對孩子的疼愛當然都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把孩子放到哪對長輩的家庭裏,他都將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是媽媽應該明白的前提,也是和長輩溝通時必須要做出的解釋,以免傷了老人家的心。不過孩子隻需要疼愛顯然是不夠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處在什麼樣的教育環境下,對於孩子性格、思想、智力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一方老人的文化程度比較高,對待孩子的態度比較理智;而另一方老人思想比較守舊,文化程度也比較低,對待孩子多半是沒有底線的溺愛,那麼對比之下,選擇哪一方老人來帶孩子,優勢就比較明顯了。

張然最近有一件很難下決定的煩心事:她的女兒蘇蘇已經2歲了,看著蘇蘇一天天長大,她和老公商量過後,決定重回職場。但現在蘇蘇還不到上幼兒園的年紀,所以就需要另找一個人來看管、照顧蘇蘇。找誰來承擔這項重任,成了張然最難以決定的事情。請保姆吧,一來張然覺得孩子和保姆完全陌生,不如家裏人熟悉一些;二來,自己的工作尚無著落,全家的經濟重擔都壓在老公身上,再請保姆恐怕有些“吃緊”。於是,張然首先“斃掉”了這個方案。

接下來就隻能考慮將蘇蘇暫時托付給雙方的老人了。可是給誰家比較好呢?從距離上來說,張然的公婆家、父母家,距離自己家都差不多遠;從環境上來說,雙方老人都已經退休,生活無憂,閑暇時間多,並且兩邊的老人都很疼孩子,正需要有蘇蘇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承歡膝下”。不過,從情感上來說,張然是比較傾向於自己父母這邊的,她覺得如果以後發現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有某些問題,交流起來可以更加直接一些。於是,張然在和老公商量之後,暫時決定請自己的父母來幫忙照顧孩子。

不過,兩個月後,張然就發現了自己這個決定的“漏洞”。身為姥姥姥爺,兩位老人疼愛孩子的心情當然可以理解,但他們卻是無限度地溺愛,凡事都要以蘇蘇為先,典型的“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蘇蘇才跟了姥姥姥爺幾周,就逐漸顯現出了“大小姐”的脾氣。張然跟父母溝通了很多次,讓他們有限度地疼愛蘇蘇,不要過分溺愛。如張然所料的是,自己和父母溝通起來的確沒有過多的顧慮,比較隨意,但效果卻不盡理想——蘇蘇仍然是一身的“小毛病”,張然批評她,她還會說:“姥姥就允許我這樣做!”張然哭笑不得,隻好跟老公商量,把照看蘇蘇的任務更多地放到公婆身上。

這次張然並不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選擇的,而是經過了充分的考慮。她想到,雖然跟公婆溝通起來可能比不上在自己家那麼自在、隨意,但兩位老人也都很通情達理。更重要的是,婆婆是個很明事理、見識廣的女人,在管教老公的過程中就很少溺愛、袒護,所以老公現在是個很有擔當、很成熟的男人。基於這一點,張然覺得到了蘇蘇這裏,婆婆肯定不會無原則地溺愛。

張然向公婆表達自己的意思之後,特意告訴他們,蘇蘇需要一份理智的愛,而她的姥姥恰恰是愛到“無法自拔”,有時缺乏理智。張然表示了自己對蘇蘇未來的擔心。兩位老人一聽就明白了張然的意思,點頭表示道:“然然,你放心,既然你相信我們,我們就一定給你教出一個知書達理的好女孩,肯定不會無原則溺愛。”聽到公婆這樣聰明、善解人意,張然的心一下子就放輕鬆了。果然,蘇蘇的“小公主病”在一段時間後得到了遏製。並且,她依然成長得很快樂、很健康。

老人對孩子的愛常常比母親還要深,因而表現出來就成為了一種無原則的“溺愛”。老人的這種愛心是需要肯定的,但方法是一定要糾正的,否則對於孩子就不是“愛”,而是“害”。所以,這就給媽媽選擇帶孩子的老人有了一個標準:一定要找能夠理解理性愛孩子重要性並且能夠盡量做到的老人。當然,老人的方法也許不能一步到位,需要一個改善的過程。這時身為女兒兒媳,一定要注意方式,不要讓付出愛和辛苦的老人家傷心。

另外,媽媽請哪邊的老人幫忙,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那就是老人的健康問題。如果有一方的老人身體狀況比較差,那麼就不要再給老人增加壓力,以免加重老人身體的不適。尤其是在孩子比較調皮、比較難看管的情況下。假若兩方的老人身體都不太好,那麼寧願將孩子送托兒所,或者請保姆,也不要勉強老人。

當然了,孩子能夠給老人帶來很多歡樂,在一定程度上讓老人的身體變得更加健壯,這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即使老人無法長期照料孩子,身為女兒兒媳,女人也要經常帶孩子去看望老人。讓孩子擁有隔代的愛、來自老人的愛,擁有更多的親屬,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很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