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學校、全家總動員,寶寶時刻在“受教”(2)(2 / 3)

職場媽媽育子經

從某種意義上說,請更加有見識、更加理性的老人來照看孩子,其實也是為孩子擇了一所“好學校”,因為這時老人承擔的是“家庭教育”的責任,而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又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身為人母的你,千萬不要憑感情托付孩子,要全方位考慮,做出對孩子最好、對老人也最適合的選擇。

理智溝通,不為孩子傷長輩心

上班族媽媽無暇照顧孩子,基本上都會選擇請公婆或父母來照看。老人在幫忙帶孩子的過程中,因為兩代人的生活習慣、育兒理念不同,因此會產生各種問題和矛盾。這時,作為晚輩要理智地和老人溝通,減少在教育孩子和日常生活中的摩擦。這樣,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就更加健康。

首先,作為孩子的媽媽,要承認老人帶孩子是有一定益處的,不要全盤否定“隔代教育”。比如,在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問題上,老人更有經驗,能夠輕鬆地解決孩子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又如,老人對孩子是十分有耐心的,同時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這是父母一輩人比不了的;更關鍵的是,老人幫助帶孩子,父母就能騰出足夠的時間發展事業。所以,媽媽們不要從一開始就對隔代教育有反感心理,要看到老人帶孩子的好處。

光從心裏知道老人帶孩子的好處還是不夠的。媽媽們要“嘴甜”一些,將自己對老人的感謝表達出來,讓老人們感覺到自己是受到歡迎的。要知道,老人們不會去不歡迎他們的地方。尤其對於公婆來說,也會擔心自己帶孩子會讓兒媳婦有不滿意的地方。這時,身為媽媽,就應該讓他們知道,你非常希望他們來協助你們照顧孩子,孩子也會非常喜歡他們。

其次,媽媽可以先傾聽老人帶孩子的方法。雖然現在你已為人母,但在很多經驗方麵肯定是比不過老人的。另外,當然也會有一些教育孩子的問題和老人產生分歧。這時,花一點時間和老人事先進行溝通,聽取老人的想法,其實是有益無害的。對於老人那些寶貴的經驗,媽媽可以表示接受;對於一些老人教育孩子的不當方式,比如溺愛等,媽媽也不要在一開始就否定,可以嚐試跟他們溝通,讓他們自己明白那種方法可能已經過時了,或者不是很恰當。這樣,老人也會在日後帶孩子的過程中有所注意。

轉眼間,石敏生下兒子霖霖已經有一年了。在給霖霖過完一周歲生日之後,石敏對老公說,自己也應該找一份工作了,一來增加家裏的經濟收入,二來也是對自我的提升——她可不想一直悶在家裏當家庭主婦。老公很尊重石敏的選擇,表示支持。

這件事情剛決定好,石敏又有點猶豫了,因為她轉念就想到:自己出去上班,霖霖肯定要交給自己的公婆來帶——她家在外地,父母是有心無力了。公婆很疼霖霖,這是毋庸置疑的,但畢竟兩個老人的思想都已經很過時,如果再對霖霖百般溺愛,那可真不敢想象會教育出來一個怎樣的孩子。這時老公建議:“咱們可以先跟兩個老人談一談嘛。隻要讓他們明白怎樣對咱霖霖好,他們也不會固執己見的。”石敏聽了覺得有些道理。

第二天,石敏打電話請公婆到自己家來一塊兒吃飯。當她將自己要上班的消息告訴老人,並問他們是否願意帶霖霖時,老人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石敏也很高興,立刻表示了感謝。接著,石敏說道:“爸、媽,我有一些想法,想跟您二老交流一下,是關於霖霖的教育方麵的。我本來也不懂怎麼教育孩子,後來從網上查了一些資料,看了看,人家那些專家說的真是有道理。要是不看一下,還真是對咱們霖霖的損失。”

婆婆問道:“專家都怎麼說的?”石敏回答:“專家首先就提出,說咱們中國家庭教育孩子容易‘溺愛’。咱們愛孩子適度就行了,不能太偏愛他,不能要什麼給什麼,要不孩子以後長大了就很自私,隻知道享受;也不能太心疼他,什麼事都不讓他做,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以後依賴性太強,長大了還什麼都不會幹呢!”說到這,石敏停了下來,看著婆婆的反應。婆婆附和道:“專家說得真對。現在好多孩子都長那麼大了也不太懂事,在家裏很橫,出門了什麼事情也做不了。看來對孩子太溺愛,還真是害了他們。”聽婆婆這麼說,石敏就放心多了。剛要開口,隻聽婆婆又說道:“小敏,我知道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不像我們原來,給孩子吃好穿好就是最大的追求了。所以有些年輕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我們老人不懂。你可以跟我講,隻要對孩子有利,我不會不聽的。”石敏聽了,內心湧起一陣感動:“媽,您有這樣的想法我真是太佩服您了!您真是太開明、太理智了!其實我的意思不是懷疑您的能力,我相信您是沒問題的。我隻不過是想跟您分享一點好的教育方法,咱們一起摸索、互相探討,能把咱們的霖霖教育成一個優秀的孩子,那就是咱們的最終目標!”看著石敏信誓旦旦的樣子,全家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