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的思想雖然有點過時,但他們愛孩子的心是好的。如果年輕的父母能夠將道理解釋清楚,說明怎樣做對孩子更好,大部分老人還是能接受的。當然,這其中需要注意溝通方法,隻要告訴老人怎樣做比較好就可以了,不要一味否定老人的做法。
另外,年輕父母可以給老人提供一些建議,比如說給孩子買什麼樣的玩具對他最有利,帶孩子去哪玩對他有好處。有的老人和孩子相處的方式比較“枯燥”,也就是覺得給孩子吃飽、穿暖,再保證他的安全就可以了。然後就由著孩子自己在一邊玩,自己很少參與。這樣,孩子久而久之也會呈現一種“老態”,性格也不那麼活潑。基於此,年輕父母可以建議老人多和孩子互動,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這樣一來,既能加深老人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增加孩子對老人的信任,又能讓孩子的成長氛圍更加輕鬆、快樂。
總之,年輕父母在跟老人溝通教育孩子的問題時,一定要肯定、感謝老人的付出;接著再用建議的方式表達老人在帶孩子時的問題,以使老人更容易接受,而不會感到委屈和傷心。
職場媽媽育子經
年輕父母每天下班回家,都可以請老人分享今天帶孩子去了哪裏,玩了什麼,孩子又做出了什麼好玩的舉動。在這基礎之上,對老人的辛苦表示感謝,對孩子的成長表示高興。這種由衷地感謝和快樂,能讓老人感覺到自己是被肯定的,才會更願意接受年輕人提出的問題。
與長輩統一戰線,促成共同協商的好局麵
由於出生與成長環境和時代的差異,如今兩代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往往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比如,老人對孩子大多是限於保證衣食住行上的充足,有時老人會進行一些道德教育,如要尊敬長輩之類的;而年輕一代更注重培養孩子健康的個性和智力發展,往往更多地向孩子傳遞知識,給他更多的自由,讓他自由探索,等等。這些差異性的存在,就有可能導致彼此之間出現矛盾。當然,為了教育孩子的問題導致彼此兩代人之間出現矛盾是不值得的。那麼,如何避免因這些差異出現的矛盾呢?最好的辦法就和長輩“統一戰線”。
首先要和長輩統一戰線,以下幾點是注意事項:
第一,不要在小事上挑剔老人,重要的統一教育觀念。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年輕父母對待老人要平心靜氣,做到統一認識,才能避免在孩子麵前暴露分歧。
第二,不要搶奪孩子的愛。很多年輕父母尤其是母親,總是不自覺地在孩子麵前和老人“爭寵”,生怕因為自己回歸職場就疏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有些老人也喜歡問孩子“喜歡媽媽還是奶奶”的問題。其實這樣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孩子本質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要求他過分依附、依賴誰,而是要冷靜地看待他的獨立成長,給他更多的機會平等地接觸家庭其他成員,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氛圍。這就要求年輕父母,千萬不要有意搶奪孩子的愛,也不能因為孩子在某段時期和老人很親熱就產生嫉妒心理,這不僅會影響自己和長輩之間的關係,還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狹隘。
比如,有的媽媽看到孩子心裏很惦記奶奶,有好吃的先給奶奶吃,心裏很不樂意。不是當麵對孩子說“奶奶不吃,不用管奶奶”,就是在事後暗暗對孩子說不要和奶奶走得太近。這一來會讓孩子懂得分享、孝順的好品質消失;二來媽媽有些狹隘的心思,也會讓孩子在未來的人際交往中也變得狹隘。從長遠角度來看,媽媽的做法是害了孩子。
第三,年輕媽媽不要當著孩子的麵和老人爭執。老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對,媽媽覺得有必要糾正,也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麵和老人爭吵。孩子雖然小,但卻是天生的“外交家”,非常聰明。當他們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的時候,他們會很聰明地鑽空子。這不僅對改善孩子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很多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