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神鳥鳳凰(2 / 2)

看到這裏雪菲對我說:“問天,難道這個鳥是鳳凰嗎?”我問雪菲:“為什麼這麼說?”雪菲回答:“有很多證據都是這樣顯示的,你看這圖騰的五彩的尾巴,嘴巴是雞嘴,尤其最後的火燒的圖案,說明這鳥會在火中複活,更加符合鳳凰的傳說。”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雪菲的話是有道理的。人類對於鳳凰的崇拜由來已久。今日所見關於鳳的最早記錄,可能是在《尚書•;;益稷》篇中。書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龍主持音樂,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一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孔傳:“靈鳥也,雄曰為鳳,雌曰皇。”鄭玄注:“儀,言其相乘匹。”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彩陶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距今約6700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雙鳥紋的雕刻形象,這雙鳥紋應是古代鳳凰的最早記。根據神話傳說,鳳是從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在湖南發現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並非偶然,湖南是我國稻作文化的故鄉,而鳳凰的誕生與遠古稻作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產物。長沙大塘遺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鳳凰圖案,其鳳鳥口中即銜著禾苗。大量的文獻資料表明,在原始時代,中國南方稻作民族以"鳥"為圖騰。這已為學界所共識。在湘中發現一張明代萬曆四十四年的圖卷,上麵繪的裸體五猖、雷神,就是鳥首人身,手裏還握著一隻鳥。這種人鳥合一的形象即為典型的鳥圖騰崇拜產物--這說明在390年前,鳥圖騰崇拜觀念在湖南民間還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雨橋上,還雕塑著鳥,這也可以看成是鳥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所以這裏出現一個崇拜鳳凰的原始部族也是很正常的。也許這個部落是當年河姆渡的後代,後來來到湘西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