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租車不妨試行個體化(1 / 1)

出租車不妨試行個體化

當代聚焦

作者:舒聖祥

2015年1月4日,上班高峰期,沈陽千餘台出租車集體不拉活了!這樣的事情,最近幾年在全國各地可謂時常發生。對此,1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說:隨著矛盾的深化,應該是逐步打破出租車號段控製,取消出租車公司暴利模式的時候了,這才是讓司機和市民都受益的治本之策。誠哉斯言。

動不動就集體停運,出租車司機這種綁架公共利益的做法,肯定是不對的。油價降那麼多,燃油附加費偏不讓取消,要不然就鬧事,這也太霸道了吧?不過,出租車司機想的是:“份子錢”沒有減少,減了附加費不就減了收入嗎?無論油價漲跌風雲變幻,出租車公司永遠旱澇保收,這才是真問題。類似集體停運事件背後要思考的,一是如何增加出租車司機的話語權,二是如何遏製出租車公司的壟斷權。

不得不說,出租車公司食利中介的存在,是出租車司機最為沉重的負擔之一。而出租車公司堪稱當下中國最少存在價值又最無本萬利的暴利吸血中介。本質上,出租車公司更像是一個“倒賣”出租車特許經營權的車牌販子,是完全的寄生型食利階層。除了收錢,所謂“管理”大多有名無實——司機自行出資購車,承擔全部運營費用,還要莫名其妙地給出租車公司交“份子錢”,隻因為作為公共資源的車牌,被壟斷在了出租車公司手裏。

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在出租車領域是看不到的。為此,中國社科院的研究報告早就提出:出租車行業不需要高新技術投入和巨額資金,且政府收稅比公司收入少得多,隻要管理方法得當,出租車行業完全可以個體化。取消出租車公司,允許實質上早就是個體經營的出租車司機,在名分上也正式回歸個體,到底難在何處呢?說白了,無非是既得利益,因為能開出租車公司的都不是“一般人”。此外,政府部門也擔心出租車個體化,會增加管理的難度和成本。

據悉,倫敦2萬多輛出租車中,三分之二的司機是個體經營戶,紐約亦是如此。我們如果能夠製定嚴格而完善的出租車行業準入標準和管理製度,鼓勵成立行業協會實施自律監督,出租車行業不可能因為出租車公司的取消而陷入混亂。相反,隨著食利中介的取消,出租車司機的收入能有更多保證,坐車乘客的乘車費用也有望降低,市場競爭因此更加充分,市民打車也不會那麼難,最終呈現的將是一個多贏格局。是時候取消出租車公司暴利模式、打破出租車領域的壟斷格局了。讓出租車個體化,天不會塌下來。全麵深化改革,至今已經啃掉了那麼多硬骨頭,沒理由啃不動出租車公司暴利模式。

(摘自《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