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中年人謹防多種疾病(5)(1 / 2)

中年女性,更要注意保護關節

女性的關節比男性的更脆弱女性,特別是更年期後的女性,患關節疾病的概率遠遠高於男性。絕經後的婦女,由於缺乏雌激素,骨量的丟失開始加大,骨質開始疏鬆,骨的支撐力下降,慢性關節疾病開始增多。所以,中年人婦女和肥胖人群應特別注意保護關節。很多人在關節輕度損傷時並不知情,許多輕微的關節疾病X線片也看不出來。鍛煉時一旦感到關節疼痛,就要停止運動。在生活中人們也會有膝蓋痛、酸脹、下樓時腿疼、天氣變化時關節不舒服等症狀,這些都是關節疾病初期的信號,應引起重視,及早治療,以免關節軟骨嚴重磨損時再置換關節。

中年女性注意韌帶損傷

隨著年齡的增長,健康成了我們越來越關心的話題。尤其是女人,當芳齡以三字開頭,愛情已塵埃落定,事業漸入佳境,身體也進入了多事之秋,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掌握女性特有的健康弱點,就該是頭等大事了。

女人與男人相比,女人更容易拉傷膝、踝等關節的韌帶。女人寬大的髖部使膝、踝關節韌帶要承受更大的作用力,而女人的韌帶天生就比男人脆弱得多。其應對方法有:

1.每天起床後要做全身的伸展動作,它可以讓肌肉醒來,還可以柔軟肌腱、韌帶、關節。

2.女人懷孕後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容易引起關節韌帶鬆弛,因此,女性在孕期要合理安排生活,適當活動多休息,盡量避免做重體力勞動或劇烈活動。

3.女性對運動量大的活動適應性差,容易造成肌肉拉傷與韌帶的勞損,因此在運動中要注意準備活動和循序漸進。多選擇以腿部活動為主的各種體育活動。如乒乓球、羽毛球、遊泳、滑冰和健美操等運動,可增強腿部的彈跳力,增強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還可使雙腿變得修長。

中年人要正確認識骨質增生

許多中年人常有肩、頸、腰、雙膝等部位酸痛,特別多見於中年以上的女性。其實,引起肩、頸、腰、雙膝等部位酸痛多數並非骨質增生引起,其中多數是由於韌帶、肌肉、神經等受損所引起的。

增生後的關節麵負重麵積增大,承受的壓力相應減少,關節的穩定性和負重能力增強,從這個角度來說,骨質增生是骨的再造塑形,是一種代償反應。骨質增生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人體關節在衰老過程中的一個必然改變,屬於正常的生理退行性變化。

中年人患骨質增生後,如果無疼痛、麻木等症狀時,則不需要任何治療。不必為此憂心忡忡,更沒必要到處求醫問藥。隻要平時注意勞逸結合,保護骨關節功能,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以改善神經、肌肉、骨關節的新陳代謝功能,就能延緩衰老進展,防止骨質增生加重。

對少數已經出現頸、肩、腰、背、腿疼痛、麻木等綜合征者,則應針對軟組織病變,消除疼痛,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而不應以骨質增生為治療的主要目標。其對症治療包括動靜結合,適當休息,防寒保暖,同時配合紅外線照射、熱敷理療、針灸推拿、按摩、封閉、神經阻滯、牽引和中醫中藥等。

治療後要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使肌肉、韌帶保持強壯有力,以鞏固治療的效果,減少病情複發。對於因骨刺壓迫神經、血管引起功能障礙者,以CT或磁共振成像明確定位,則可考慮外科手術切除。

中年脊柱防病五要訣

中年人掌握動、防、保、練、養五要訣,做好脊柱的保健,可避免許多痛苦。

動——活動脊柱。肢體有疼痛、麻木、沉脹感覺,多為脊柱病變引起除因腦血栓引起的側癱瘓外,隻要脊柱的病變解除,其肢體的疼痛等症狀就會自然消失。尤其是中年人及常坐辦公室的人,要抽出時間活動脊柱,促進血液循環,防止骨質增生。

防——預防脊柱病變。主要指防寒、防濕、防風。不睡冰冷的地麵、石板,可防止風濕性腰痛。長期坐姿辦公的人,經常變換體位,使緊張的肌肉放鬆,可防止關節強直、韌帶硬化、凝固和勞損等退行性病變。另外,還要學會“用腰”,在抬重物彎腰時切不可,突然將腰由彎變直,或突然做腰部旋轉運動,以免造成韌帶拉傷、椎體移位。

保——保護。對於已有脊柱疾病的患者,除積極治療外,還應加強對脊柱的保護,如平時可紮寬腰帶、使用腰背支架等,以防急性扭、閃、滑、擠等損傷。

練——腰背肌鍛煉。常用的鍛煉方法有:一是燕式平衡法,取俯臥位,胸、腹著床,抬頭向上,雙手後伸如翅,兩腿伸直上翹,如飛燕一般,每日練習一二次;二是拱橋式背伸肌功能鍛煉,取仰臥位,頭、背、肩及足著床,雙手叉腰,兩肘及雙腳作支點,像拱橋一樣,每次堅持一二分鍾,每日一二次,可增強背伸的力量,起到保護脊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