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紙上談兵的“創意”(1)(1 / 3)

我很榮幸在北京郵電大學工作了二十多年。這所大學,是中國通信行業唯一的全國重點大學,號稱it產業的黃埔軍校。作為這個黃埔軍校的“教官”,我曾經先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擔任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的品牌推廣顧問,也擔任過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數據業務和品牌形象推廣的顧問,還曾經擔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的市場營銷顧問長達八年多,現在又開始擔任廣東聯通的市場營銷顧問。我在這個行業的顧問生涯當中,始終感覺到,商業模式的創新關鍵是應該抓住這個社會的熱點、這個國家的難點、產業間結合的焦點、每一個人抱怨主要矛盾的痛點,然後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尤其是抓住移動信息化的方式去加以解決,才可能成為這個時代的成功者和財富的擁有者。

在過去十年當中,我先後有七八個策劃項目的設想,由於種種原因,都沒有能夠得到實施和執行。我願意在這本書裏,把它公布於眾,拋磚引玉與各位分享。

一毛錢保健康,手機短信打假平台

在2003年的夏天,我向中國移動提出,應該推廣手機短信打假服務這個項目。我和當時的中國移動集團公司數據部新業務處的處長姚豐,進行了一次長談和策劃溝通。這個項目的前景在於什麼呢?

食品安全與健康,是我們這個時代廣大老百姓最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以假酒為例:喝的是好酒還是假酒?

據國家食品質量檢測中心從1991年到1995年對茅台、五糧液等名酒送樣檢測的結果看,1991年,樣品54個,真品率8.4%;1992年,樣品223個,真品率30.4%;1993年,樣品291個,真品率45.7%,1994年,樣品351個,真品率62.3%;1995年,樣品981個,真品率44%。

假酒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損失,甚至是死亡!

1998年1月26日,山西朔州市假酒案造成27死亡,222人中毒。

2004年12月12日,雲南元江縣喝假酒中毒者64人,其中5人死亡。

2004年5月11日,廣州假酒案14人甲醇中毒身亡,10人重傷,15人輕傷,16人輕微傷。

2009年,印度西部曾發生一起假酒中毒事件,造成至少112人死亡。

2011年12月16日,印度假酒事件造成167人死亡,截至當時還有90名中毒者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

假酒橫行,酒企業也深受其害!

案例

汾酒集團被假酒冒名,品牌損失巨大

以1998年的汾酒事件影響的汾酒集團為例,汾酒當時每年春節期間能銷1500噸,而事件當年春節僅400噸,1999年2月汾酒公司隻賣出1200噸酒,往年是3000噸,直接經濟損失達800萬~1000萬元。1998年汾酒集團的年報中明確提出因為假酒事件影響,當年主營業務利潤減少51.36%,即減少7195.12萬元。淨利潤減少92%,即減少4756.42萬元。[1]

奶粉行業的危機

“阜陽劣質奶粉事件”是自2003年,發生在中國大陸地區製造、銷售劣質奶粉和一係列因為食用“劣質奶粉”導致嬰幼兒致病、致死相關事件的總稱。

劣質奶粉危害對象為以哺食奶粉為主的新生嬰幼兒,主要危害是由於蛋白質攝入不足,導致營養不足,症狀表現“頭大、嘴小、浮腫、低燒”的幼兒嚴重發育不良特征;由於症狀最明顯的特征表現為嬰兒“頭大”,因此又稱為“大頭娃娃”。

安徽阜陽作為“劣質奶粉”的重災區和產生嚴重後果的爆發區,據2003年12月19日記者對阜陽市人民醫院兒科的采訪,僅該醫院截至當時就收治超過70例這類症狀的嬰兒、幼兒。根據2004年4月27日《新華網》發布的國務院調查組對阜陽地區的調查結果,阜陽2003年5月1日以後出生、以奶粉喂養為主的嬰兒中沒有嚴重營養不良的嬰兒,共有輕度、中度營養不良嬰兒189例,阜陽市因食用劣質奶粉造成營養不良而死亡的嬰兒共計12人。

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河北石家莊三鹿集團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被驗出含有三聚氰胺,導致在甘肅、江蘇等多個省市出現多名嬰兒得腎結石的事件。稍後,包括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都檢出三聚氰胺,最後事件擴散開來,不隻是奶粉,中國所有奶製品和麵粉製品普遍也受到三聚氰胺汙染,其嚴重程度超過了2007年出口美國的寵物食品,被諷刺為“中國人不如美國狗”。

以上這些發生過的真實事件說明了什麼呢?食品安全問題令人揪心。網上流傳過很多關於食品安全的段子,有一個是這麼說的:“日本核泄漏了,太平洋沿岸都驚悚了,但是我們中國人怕啥,這麼多年來,我們吃地溝油、化學火鍋、三聚氰胺奶粉、毒大米、皮革奶是為了什麼呀?就是為了在下一場生化戰爭中活下來。我們贏在了起跑線上,小小的輻射,我們隻淡定地笑笑而已,現在嘴裏叼著的火腿腸都要比這輻射來得猛。”老百姓對食品、藥品、化妝品等沒有安全感,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需求。所以,關注健康,關注生命安全,是人類最核心的需求,在今天,更是我們這個社會最主要的矛盾。中國缺少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