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方中重用半夏辛溫,消痞散結,和胃降逆,以除痞滿嘔逆之症;輔以幹薑,辛溫散寒,黃芩、黃連苦寒泄熱,半夏、幹薑、黃芩、黃連苦辛並用,能通能降,足以開結散痞,降逆止嘔;佐以人參、大棗甘溫益氣,以補其虛。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人參對全身各個係統幾乎都有強壯作用,特別是對神經係統,人參不僅可加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也能加強抑製過程,並能改善神經傳遞過程的靈活性,提高工作能力,人參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大棗也是古今常用的延年益壽藥;方中使用甘草補胃氣而調諸藥。本方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苦辛並進以調其升降,補瀉兼施以調其虛實。
生薑酒
【來源】《外台秘要》。
【用料】生薑120克,酒200毫升。
【功效】霍亂下痢不止,疼痛劇烈者。
【適應證】溫經通脈,止咳,止嘔,止痢。
【製法】將生薑搗碎,入酒中煮沸5分鍾,去渣留酒液。
【用法】溫燉飲之。
【注釋】生薑、白薑、幹生薑,皆薑科植物薑的根莖,性味辛溫,入脾、胃、肺經。《醫學入門》曰“炮薑,溫脾胃,治裏寒水瀉,下痢腸,久瘧,霍亂,心腹冷痛脹滿,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本經》謂之“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下痢,生者尤良”。生薑發汗解表,溫肺止咳,溫中止嘔,配製以酒,通諸經,走經脈,祛寒止痛。
生薑芍藥酒
【來源】民間驗方。
【用料】生薑30克(搗碎),白芍15克(炒),白酒300毫升。
【功效】溫通氣血。
【適應證】下痢不止,腹痛轉筋。
【製法】將生薑、白芍搗碎入淨器,入酒浸泡煮沸5分鍾,過濾去渣待溫,取用。
【用法】一次飲完。
【注釋】方中生薑疏風散寒,溫中止痛,和胃止嘔。白芍,即白芍藥,毛茛科植物芍藥的根,其性味苦酸、涼,入肝、脾經,養血柔肝,緩中止痛,劍陰收汗,《本經》謂其“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治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唐本草》曰“益女子血”,白芍和血榮筋,緩急止痛。二藥酒煎,藥力增強,通經脈,入髒腑,開瘀滯,逐寒邪。三者協力,共奏溫通氣血、祛寒定痛之功。
合和酒
【來源】經驗方。
【用料】甜杏仁60克,花生油40毫升,地黃汁150毫升,大棗30克,生薑汁40毫升,蜂蜜60克,白酒1.5升。
【功效】補脾益氣,調中和胃,養陰生津,養身益壽。
【適應證】脾胃不和,氣機不舒,食欲不振,肺燥幹咳,腸燥便秘。
【製法】將生薑汁、白酒、花生油攪勻,倒入瓷壇;將蜂蜜煉熟;將搗成灶泥的杏仁、去核大棗同蜂蜜一齊趁熱裝入藥壇內,置文火上煮沸;將地黃取汁,倒入冷卻後的藥中,密封,置陰涼幹燥處,7日後開封過濾,飲用。
【用法】每日3次,早、午、晚佐膳飲服,每次15~30毫升。
【注釋】方中地黃、蜂蜜養陰潤燥,杏仁、花生油行氣止咳,潤腸通便。然藥性偏陰,故佐以大棗、生薑溫中補氣,和胃止嘔。諸藥製酒,酒味平和,是較好的補脾調中,養陰潤燥的酒劑。中老年陰虛幹咳,腸燥便秘者,經常飲服此酒,能獲養身益壽之效。
紅果酒
【來源】民間驗方。
【用料】紅果500克(去子),白酒1升。
【功效】祛痰利氣,消食化滯,降壓活血,健脾和胃。
【適應證】脾胃不和,食積留滯,頭暈頭痛,血脈痹阻,胸膈不利,咳逆痰喘等。
【製法】將肥大紅果洗淨去子浸於酒中,密封3日即可取飲。
【用法】每日3次,每次飲30~60毫升。
【注釋】紅果又名山楂、山裏紅、映山紅果,係薔薇科植物山楂的果實,性味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紅果消食健脾,散瘀行滯,《本草綱目》說它“化飲食,消內積,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脹痛。”紅果浸於酒,藥借酒勢,更增活化與消散之能。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紅果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並能增加胃部消化酶,幫助消化。本酒方即用於飲食不消,食積停滯之症,又能治療和預防瘀血阻絡引起的各種病症。
以100克去核切片山楂,入60度白酒300毫升中浸泡,密封21日後治婦人痛經。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伏龍肝酒
【來源】民間驗方。
【用料】伏龍肝(即灶心土)300克,生薑3片,新竹筷1雙(碎),紅糖15克,苦酒400毫升,燒酒400毫升。
【功效】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適應證】突然受涼感寒,頭痛惡寒,嘔吐腹痛,妊娠惡陰之嘔吐腹滿、食不下等。
【製法】將生薑、竹筷用水1碗煮15分鍾,再入紅糖,入苦酒、燒酒,再將優質肝燒紅,投入藥碗中,去渣備用。
【用法】趁熱1次飲盡。
【注釋】伏龍肝即灶中黃土,其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名醫別錄》白伏龍肝“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有降逆止嘔,和胃調氣之功;生薑、紅糖溫中和胃;苦酒、燒酒增藥之力,作用迅速,祛寒務盡。本藥酒主要用於受寒飲冷所致的嘔吐、腹痛、脘腹痞滿不適等症。
地仙酒
【來源】《壽親養老新書》。
【用料】牛膝35克,肉蓯蓉35克,川椒35克,炮附子35克,木鱉子50克,地龍50克,覆盆子30克,白附子30克,菟絲子30克,赤小豆30克,天南星30克,防風30克,骨碎補30克,何首烏30克,萆30克,羌活30克,狗脊30克,人參20克,黃芪20克,炙川烏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白酒3升。
【功效】益氣健脾,補腎溫陽,壯筋骨,活經絡。
【適應證】五勞七傷,腎氣衰敗,精神耗散,行步艱難,飲食無味,耳聾眼花,皮膚枯燥;婦人宮冷無子,下部穢惡,腸風痔漏,吐血瀉血,諸風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