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茴香(炒)、石菖蒲根、枳殼各100克,燒酒1000毫升,浸10天後,每日2次,飯後適量飲服。用於慢性胃炎、胃弛緩下垂、痞悶飽脹。
(13)烏梢蛇或蝮蛇,用高粱酒(或米酒)浸1年以上,根據各人酒量每約飲10~30毫升左右,每日2次。用於胃痙攣。
(14)蒲公英(全草)2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中、晚3次,每次加米酒一湯匙,連服7~10日為1個療程。用於胃潰瘍所致的疼痛、嘔吐、吐酸水等。
31.胃下垂
(1)蠶桶500克和白酒50毫升,合炒焦,研粉,每次10克,溫開水衝服,每日2次。
(2)白酒1升,加入人參100克和陳皮、生薑、大棗各20克,浸3~6個月,每服5毫升,每日1~2次。
32.腹痛
腹痛原因很多,應及時延醫診治,查明原因,尤其對於急腹症者更應及時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下列方劑僅供輕症或慢性隱痛者試用。
(1)淡菜用黃酒浸泡,和適量韭菜煮食之,每日1次,療程不限,有補腎助陽之功。用於婦女小腹冷痛。
(2)小黃狗1隻,酒曲30克、糯米7500克,將小黃狗去毛和內髒,洗淨,連汁和酒曲、糯米如常法釀酒,每日3次,每次空腹飲2~3小杯。用於腎陽虛損之小腹冷痛。
注:本方性大熱,陰虛內熱之病人不宜飲用。
(3)柚子1隻(留樹上,用紙包好,經霜後摘下),切碎,與童子母雞1隻(去內髒)同放鍋中,加適量黃酒和紅糖,蒸至爛熟,一兩日內吃完。用於胃寒腹痛。
(4)胡椒9粒、大棗7枚(去核),共搗爛,用黃酒送服。用於胃腹痛。
(5)薑10片、蔥白7根,共搗爛,熱酒衝服,或敷臍部。用於寒性腹痛。
(6)生薑5片、紅糖60克,沏薑糖水加白酒少許溫服。用於腹部寒痛、瀉泄、四肢不濕。
(7)大蒜頭1500克,酒、醋各半,浸泡於瓶中,10天後即可服用。痛時每日3~5枚,連服7天。用於受寒腹痛。
(8)飲楊梅酒半杯或食酒浸楊梅2~3個。用於虛寒胃痛、胃腸疼痛及吐瀉。
(9)帶殼幹龍眼果,燒炭存性研末,每次服10克,用米酒送服。用於寒冷腹痛。
(10)白胡椒、綠豆等分,共研細末,溫黃酒送下,每次3克,每日2次。用於受寒腹痛。
(11)大茴香9克,加酒少許,水煎服。用於胃腹痛。
(12)黃酒50毫升放在杯中,再加丁香2粒,隔水蒸10分鍾,趁熱飲酒。用於感寒性腹痛、腹脹、吐瀉。
(13)芥子末9克,水調成泥放於碗底上,碗內裝燒酒用火燃著,將碗蓋於臍上暖之。用於寒疝腹痛。
(14)桑塔以絹布包風幹,過伏天後取桑椹研為末,每服10克,熱酒送下,取汗。用於陰證腹痛。
(15)青梅30克、黃酒100毫升,一起蒸20分鍾,每次10~30毫升,溫飲。用於蛔蟲性腹痛。
(16)東風菜根莖9~12克(鮮根加倍),以水和黃酒等量合煎,每日2次溫服。用於夏季痧氣腹痛。
(17)草果仁10克、白酒250毫升,泡7天後服。本方亦可加入陳皮、山楂共泡。用於脘腹脹痛。
(18)砂仁30克搗碎,幹淨紗布包,用白酒500毫升,泡7天,飯後酌飲。本方有消食和中、下氣止痛之效。用於脘腹脹痛。
(19)宣木瓜120克、小茴香90克、小青皮6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日2~3次,每次6克,飯後溫黃酒送服。用於臍下或腹部脹滿疼痛。
(20)製香附子30克、白酒500毫升,泡7天後服,每次20毫升,每日3~4次。用於小腹痛。
33.腹瀉
(1)白酒和紅糖熬熱內服。用於腹痛泄瀉。
(2)楊梅用高粱酒浸,瓶裝蓋緊,7天後飲用,每次食1~2枚,每日2次。
(3)雞蛋1隻,打入碗裏,加白糖10克,倒入白酒100毫升,攪勻,劃火柴點燃,邊一邊攪,直至酒盡火滅,蛋熟如花狀,待涼服下。
(4)黃酒50毫升、丁香2粒,共蒸燉10分鍾,趁熱飲酒。用於寒性泄瀉。
(5)柿餅2隻,蒸熟加酒吃。用於寒瀉清水。
(6)糯米粽子、薑汁、白酒各適量,將粽子切片曬幹,用時先蒸熱後,加薑汁和酒少許吃。每次吃100克,早晚各1次。用於寒瀉清水。
(7)黃酒250毫升、赤砂糖50克、食醋少許、老薑數片,共煮沸趁熱服,不能飲酒者適當減量。用於慢性腹瀉。
(8)艾絨搗成餅狀,用白酒浸泡,外敷貼肚臍、胃脘處,然後用溫炙。以溫熱為度,慎勿燙傷!
(9)鬆香6克研細末,調拌白酒,外敷貼肚臍。
(10)艾葉30克、米雙酒適量,將艾葉洗淨搗爛,放入鍋內加酒炒熱,用布包好,趁熱熨患者肚臍上,冷則再烘熱後用。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連續熨3~5日。用於急性胃腸炎腹瀉。
(11)蔥白適量洗淨,搗爛,放入鍋內,入米酒少許炒熱,用布包好。趁熱熨患者臍部,每日2~3次,每次10分鍾,連續熨2~3日。用於急性胃腸炎腹瀉。
(12)生薑120克、米雙酒30毫升,將生薑洗淨,切開,蘸米雙酒,急搽揉患者四肢,搽至發熱為度,每日2~3次,連續~5日。用於急性胃腸炎腹瀉。
34.黃疸
(1)大田螺10~20隻洗淨,取出螺肉加入黃酒半小杯拌和,燉熟,飲湯,每日1次。用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