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其他(1 / 3)

1.癲狂和癇症

癲與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癲症以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少動為特征;狂症以喧擾不寧,躁妄打罵,動而多怒為特征。二者在症狀上不能截然分開,卻能相互轉化,故名癲狂。本病因陰陽失調,七情內傷,痰氣上擾,氣血凝滯所致,多見於青壯年。癇症是一種發作性神經異常的疾病,又叫“癲痧”或“羊癇風”。其臨床表現為發作性精神恍惚,甚至突然仆倒,不知人事、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移時蘇醒,漸正常。

蟾蜍解鬱酒

【組成】蟾蜍5隻,酒500克。

【製法】將蟾蜍焙炒研末。

【適應症】理氣,解鬱,安神。治狂言亂語,哭笑無常,言語錯亂。

【用法】以藥末15克、酒60毫升調服,每日1次。

壁虎治癇酒

【組成】活壁虎7對,白酒500克。

【製法】將壁虎焙幹研為細末,分為21份備用。

【適應症】清肝瀉火,祛風定驚。治癇症,多因痰濁阻滯,氣機逆亂,閉塞心竅所致的性情急躁,心煩意亂。睡眠不佳,便結尿赤,突然跌倒,不知人事,抽搐驚癇。

【用法】每日飲服3次,每次用酒60毫升送服1份,7日為1療程。

白魚酒

【組成】活鮮白魚7條,竹茹15克,白酒250毫升。

【製法】以酒煎白魚、竹茹,取60毫升。

【適應症】祛風,化痰。治癇。

【用法】分2次服完。

2.驚風

驚風是兒童常見病。驚是驚厥,風是抽風。凡因風而出現驚厥抽搐症狀的,統稱為驚風。分為“急驚風”、“慢驚風”兩類。

急驚風,以發病迅速、高熱眼紅、昏迷抽搐、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緊閉,口吐白沫、痰聲轆轆等為主症。發病原因,有由於外感六邪,或暴受驚恐,痰積食滯引起。

慢驚風,以慢性發作麵色淡白或青、神倦嗜睡、時作時止、腹部凹陷、呼吸微緩等為主症。發病原因或因嘔吐泄瀉後引起,或由急驚轉變而成。

紫石酒

【組成】紫石英24克,炮附子10克,鐵精、茯神、獨活各15克,遠誌(去心)、桂心各18克,炙蜂房、牛黃各3克,幹薑炙甘草、人參各9克,白酒1000克。

【製法】將上藥用生絹帶盛之,入白酒浸泡5天即成。

【適應症】益氣,溫陽,化痰,鎮靜。治少小風癇發作,言語謬錯。

【用法】每日飲服2次,每次10毫升。

牛黃酒

【組成】牛黃、鍾乳(研)各3克,麻黃(去節)、秦艽、人參各3克,桂心2克,龍角、白術、甘草、當歸、細辛各15克,杏仁1.2克,蜀椒、蜣螂各9枚,白酒500克。

【製法】將諸藥用絹袋合裝浸泡於酒中,5天後即可飲用。

【適應症】調氣血,祛風活絡。適用於少小驚癇,經年勞累複發。

【用法】每日飲服3次,每次5~10毫升。

3.疫癘和瘟疫

疫癘,為中醫病名“疫癘之氣”的簡稱,指某些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可造成大流行的致病邪氣。此病通過空氣與接觸傳染,臨床表現為起病急、轉變快、表征短暫,較快出現高熱、煩渴等症狀,進而出現痙、厥、閉、脫等危急現象。

瘟疫又稱“瘟疫”,是感受疫癘之邪而發生的多種急性傳染病的統稱,其特點是發病急劇,病情險惡,有強烈的傳染性,易引起大流行。常見的有兩類:一是溫熱穢濁之疫,以惡寒壯熱、頭痛身痛、苔白如積粉為主症;另一暑熱火毒之疫,以高熱、煩躁、頭痛如劈、腹痛吐瀉,或神昏發斑、身發臭氣為主症。

辟瘟祛邪酒

【組成】鮮鬆葉90克,米酒1000克。

【製法】將鬆葉以酒煎取汁備用。

【適應證】辟瘟祛邪。治天行瘟疫。因癘氣疫毒侵入人體,頭身疼痛,隻熱不寒。

【用法】每日飲服3次,每次3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