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桔梗酒
【組成】苦參0.3克,桔梗0.1克,酒150克。
【製法】將上2味搗碎為末,以酒150克煎取80克汁備用。
【適應證】清熱解毒,祛瘴氣。治濕氣熱毒在胸膈。
【用法】每劑溫服後,當聞苦參氣,即吐毒如羊膽汁便愈。
降椒辟瘟酒
【組成】降真香120克,川椒60克,酒800克。
【製法】將上藥以絹袋盛之,浸酒於淨瓶中。1周後開取。
【適應證】辟瘟。治瘴氣,兼治風溫腳氣。
【用法】每日飲服3次,每次20~25毫升。
三仁酒
【組成】杏仁、滑石(另包)、生薏苡仁各50克,白通草、竹葉、厚樸、半夏各30克,白蔻仁20克,江米酒2500克。
【製法】將上藥共搗細碎,用酒浸於淨瓶中,7天後開取,去渣備用。
【適應證】宣化暢中,清熱利濕。治濕溫初起,暑熱挾濕,頭痛身重,胸悶,食欲不振。避風,孕婦忌服。
【用法】每日飲服3次,每次20毫升。
椒柏酒
【組成】白胡椒37粒,側柏葉7枝,酒500克。
【製法】將上藥用酒浸泡於淨瓶中,7天後取用。
【適應證】解毒,辟瘴氣。治瘟毒,瘴疫等時氣。
【用法】每日清晨空腹溫飲1杯。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又名“痄腮”,俗稱“蛤蟆瘟”、“對耳風”等,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征為腮腺炎的非化膿性腫脹、疼痛、伴發熱,並可波及各種腺組織或神經係統及肝腎、心等器官而引起相應的症狀。中醫認為本病為風濕病毒所致。
蒲公英酒
【組成】蒲公英30克,白酒5克。
【製法】將蒲公英水煎取汁60克備用。服前加入白酒。
【適應證】治流行性腮腺炎。兒童、孕婦不宜加酒,可用水代替。
【用法】每日飲服1次,連服3天。
槐花去毒酒
【組成】槐花250克,黃酒500克。
【製法】將槐花微炒黃,煎10餘沸,去渣。熱服取汗。
【適應證】治瘡毒及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每日飲服2次,每次60~120毫升。
解毒消腫酒
【組成】青黛10克,鮮雞蛋2枚,黃酒25克。
【製法】將青黛研末,雞蛋打碎取蛋清,2味相和調勻,對入黃酒。
【適應證】解毒消腫。治腮腺炎。
【用法】1次服完。
5.臌脹
臌脹是因腹部脹大如鼓而命名,以腹部脹大,皮色蒼黃,甚則腹水青筋暴露,四肢不腫或微腫為特征。多因酒食不節,情誌所傷,感染血吸蟲,勞欲過度,以積黃疸,積聚失治,使肝、脾、腎功能失調,氣血水瘀積於腹內而生。主要見於肝硬化腹水。
白楊樹酒
【組成】白楊樹東南枝(銼)1500克,酒500克。
【製法】將上藥用生絹袋盛之,與酒共置於容器中,密封浸泡7天後即可開封飲用。
【適應證】健脾消腫,軟堅散結。適用於腹虛脹滿,堅硬如石,積年不損。
【用法】不拘時,每次溫飲10毫升。
小芥子酒
【組成】小芥子150克,好酒2500克。
【製法】將上藥搗碎,以生絹袋盛之,用酒浸泡7天,即可飲用。
【適應證】行氣消脹。適用於腹氣脹滿。
【用法】每日溫飲10毫升。
去腹脹酒
【組成】活蟑螂2個,蘿卜籽25克,好酒50克。
【製法】將蟑螂焙幹,與蘿卜籽共炒為末。
【適應症】治腹脹。
【用法】以酒衝服。
6.黃疸
黃疸是以身黃、目黃、小便黃為主征的病症,其中目黃為確診本病的重要依據。本病是由於脾胃濕邪內蘊,腸胃失調,膽液外溢所致。臨床上分為陽黃和陽黃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