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生命的第二個春天(1 / 1)

人的壽命應是120歲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5歲以前算中年人,65歲至74歲算青年老年人,75歲才算老年人。那麼,人的生理壽命應該是多大歲數呢?

答案是:人的自然壽命是120歲。

為什麼呢?因為按生物學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其生長期的5-6倍。人的生長期是以最後一顆牙齒長出的年齡為標誌的,即20~25歲。因此,人的壽命就是20x5=100~25x5=125歲之間,不會短於100歲,也不會長於125歲。各國科學家不論用什麼理論、什麼公式計算,都沒有太大的出入。這與實際情況也比較吻合。

有些人臆測說,靠基因工程,人類壽命可達360歲至500歲。這種說法目前並無可靠的理論和實驗依據,缺乏可信度。

那麼,120歲的生命之樹應當怎樣度過呢?

人生命的兩個春天

第一個春天O一60歲,是播種耕耘的春天,是生長發育的春天,是辛勤勞作的春天,工作學習,備嚐艱辛。

第二個春天61一120歲,是金色收獲的春天,是溫馨幸福的春天,是悠然舒適,享受生活的春天。人們可以隊容地品味人生,欣賞人生,正如西方一句絕妙的諺語聽言:“人生六十才開始。”

人生的第二個春天,應該比第一個春天更輝煌,更美滿,更幸福。因為生活在第二個春天的老年人,經驗更豐富,知識更淵博,多數人已經不再為衣食、子女、名利操勞奔波了。

你看:許多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其第二個春天的成就,甚至比第一個春天更大。

西班牙畫家畢加索85歲時,一年畫了165張畫;前蘇聯科學家巴甫洛夫,80歲提出了大腦皮質“條件反射”學說;還有中國宋朝的陸遊,85歲時寫的《示兒》詩流傳千古。

政治家也是如此。敬愛的鄧小平同誌提出振興中華民族的改革開放理論,也是在人生的第二個春天提出的。

總的來說,這些貢獻都是以健康的身體為基礎的。

如果身體不好,損失也不得了,更談不上享受春天的美好日子了。

總之,老年人身體健康,第二個春天就更燦爛輝煌;不健康就隻能陷入痛苦與緊張。

雖然目前,能活到120歲的人還為數極少,但在現代醫學條件下,“健康七八九(指70歲、80歲、90歲),百歲不是夢”,應當是普遍的生命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