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補血(4)(1 / 3)

5.首烏延壽烏須酒

原料:何首烏、白首烏各500克,生地120克,麥冬30克,胡桃仁、紅棗、枸杞子、蜂蜜、蓮子肉各90克,全當歸60克,細曲300克,糯米5000克,生薑汁120克。

用法:兩種何首烏洗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煮透後,搗爛;麥冬、胡桃仁、紅棗、枸杞子、蓮子肉、全當歸均研成碎末,與兩種首烏混合均勻,放入紗布袋中,係緊備用;細曲研成細末;生地用酒洗淨,再用煮首烏的水煮生地,待水漸幹時,加入薑汁,轉文火,待水汁盡後,取出搗爛;糯米放入鍋中,加入3000毫升水,文火煮成粥後,倒入幹淨的容器中,待冷後加入細曲,用柳枝攪拌均勻,加蓋密封,置於保溫處釀製,待有酒漿時開封,將生地黃汁倒入酒槽中,用柳枝攪拌均勻,加蓋密封,經3~5日後開封,濾去渣滓,放入幹淨的壇中,再將製成的藥袋懸入酒中,加蓋,將壇放入鍋中,隔水加熱約80分鍾後取出,埋入土中,待5日後取出,開封,去掉藥袋,倒入蜂蜜,再過濾一遍即成。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10~20毫升。

功效:補肝養腎,益精血。適用於腰腿酸軟,體倦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麵容憔悴。

肝腎不足:症見腰膝酸軟,四肢不利,風濕痹痛,頭暈目眩,虛汗不止,心悸失眠,陽痿遺精,閉經、痛經等。常見於糖尿病、高血壓、尿失禁、腎虛、月經不調等。

牛膝

【別名】懷牛膝,山莧菜,對節草,土牛膝。

【產地】廣布各地,河南懷牛膝品質最佳。

【季節】秋冬兩季采挖。

【性味】性平,味苦、酸。

【歸經】入肝、腎經。

【功效】補益肝腎,止血活血。

1.牛膝湯

原料:牛膝(酒浸)、瞿麥各30克,滑石60克,當歸(酒浸)、木通各45克,葵子16克,赤小豆250毫升。

用法:以上各味藥研為細末,每服6克,加水適量煎煮,不拘時服。

功效:滋補肝腎,止血活血。適用於產婦產兒出卻胞衣不下,臍腹堅脹,月經不調以及難產者。

2.牛膝、生地酒

原料:生地黃、生牛膝各250克。

用法:以上各味藥共搗如泥作團狀,以紙裹外,以黃泥稍敷,文火燒炙,幹燥後用地爐灰火,然後用炭火慢慢燒熱,然後用大火令近,再燒,熟後取出待冷,去泥紙,搗為散末。每服15克,以酒20毫升,煎至25毫升,和渣服用。

功效:滋肝補腎。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腰膝浮腫,筋骨無力,少腹滯痛,手足寒冷。

3.牛膝拌海蜇

原料:牛膝20克,海蜇300克,料酒10克,薑5克,蔥10克,香油25克,醋10克,白糖10克,雞精、鹽各3克。

用法:海蜇煮熟,切成約4厘米長的小段。牛膝洗淨,以水潤透,切3厘米長的小段;薑、蔥切絲。將熟海蜇入碗,入牛膝及上述各味調料,拌勻即成。

功效:補肝腎,降血壓。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高血壓等。

4.牛膝絲瓜湯

原料:牛膝20克,絲瓜300克,瘦豬肉50克,澱粉25克,雞蛋100克,雞蛋清30克,料酒10克,薑5克,大蔥10克,醬油6克,鹽2克,植物油25克。

用法:牛膝去雜質,以水潤透,切3厘米長的小段。薑切絲,蔥切段。絲瓜洗淨、去皮,豬肉洗淨,均切成3厘米見方的小片,然後磕入雞蛋清,入澱粉、醬油、料酒攪勻。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入素油,燒至六成熱時,下薑絲、蔥段爆香,再加入清水適量,大火燒沸。然後放入絲瓜、肉片、牛膝煮熟,加入鹽、雞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肝腎,降血壓,清熱化痰。適用於腎血虧虛所致熱病煩渴、高血壓等症。

腎血虛弱:症見四肢麻木,腰膝酸痛,風濕痹痛,癱瘓,經閉,月經後期,痛經。常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凝血滯、白血球減少症、高血壓、心髒病、高血脂、動脈硬化等。

【別名】血藤、血風、血風藤、九層風。

【產地】廣東、廣西、雲南。

【季節】深秋采收。

【性味】性溫,味甘、苦。

【歸經】入肝、腎經。

【功效】補血行血,養血通絡。

雞血藤

1.雞血藤糖漿

原料:雞血藤500克,蔗糖850克。

用法:將雞血藤加水煎煮3小時,冷卻後再煮2小時,將兩次煎液濃縮至約500毫升,冷後取上清液,煮沸後加入蔗糖(可加適量防腐劑)攪溶,繼之煮20分鍾,之後熱濾,再加水至1000毫升即得。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口服。

功效:滋腎補血。適用於腎血虛弱所致月經不調,麵色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

2.雞血藤湯

原料:雞血藤、半楓荷、當歸、楓香寄生、海風藤、豆豉薑各15克,牛膝9克。

用法:以上各味藥加水適量煎煮,沸後再煎30分鍾,即成。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補氣養血,填精補髓。適用於精髓不足,氣血虧虛所致腰膝酸軟,風濕痹痛。

3.雞血藤紅棗飲

原料:雞血藤100克,雞蛋2個,紅棗1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