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補陽(2)(2 / 3)

功效:溫補腎脾。用於冷氣腹痛,中寒吐瀉,遺精,小便餘瀝,夜間多便。

腎陽不足:症見腰膝酸軟,畏寒怕冷,四肢無力,盜汗,少腹虛冷,麵色蒼白,遺尿,陽痿,遺精,小便白濁,帶下清稀。常見於腎虛、慢性腎炎、男子性功能減退、女子月經不調、慢性肝炎、甲狀腺功能減退、尿崩症等。

山藥

【別名】山菇、薯蕷、懷山、淮山。

【產地】河南、河北、山西、陝西。

【季節】夏秋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

【歸經】入心、肺、脾、腎經。

【功效】溫補腎陽,強腎固精。

1.羊肉補陽湯

原料:羊肉(瘦)500克,羊脊骨500克,山藥(幹)50克,肉蓯蓉20克,核桃15克,菟絲子10克,粳米100克,大蔥8克,薑、花椒、八角、黃酒、鹽、胡椒粉各適量。

用法:羊脊骨剁節。羊肉入沸水鍋內氽洗,切條;淮山藥、肉蓯蓉、核桃、菟絲子洗淨,用紗布袋裝好紮緊袋口;蔥拍破,薑切片,粳米洗淨;將羊肉、羊脊骨、中藥袋、粳米、蔥、薑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以武火煮沸後去沫,再投花椒、八角及料酒,繼之以文火燉煮,煮至羊肉熟爛。依個人口味加適量胡椒粉和精鹽。

功效: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不足,腎精虧虛所致耳鳴,腰膝酸軟,陽痿早泄。

2.山藥豬脬湯

原料:豬脬1副,淮山藥、益智仁(鹽炒)各60克,烏藥35克,味精、食鹽適量。

用法:將山藥、益智仁、烏藥研為細末,以紗布包好後,與豬脬同入砂鍋燉至熟爛即可。每日2次,食肉飲湯。

功效:溫腎散寒。適用於腎陽虧虛所致腰膝酸軟,小腹冷痛,小便清長,夜尿多。

3.雄雞粥

原料:黃雄雞1隻,生山藥、肉蓯蓉少許,粳米60克,薑、胡椒少許,鹽適量。

用法:雞去毛、去內髒,洗淨後切塊;粳米、山藥、肉蓯蓉洗淨,與雄雞同煮粥,待粥汁黏稠,加入調料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補腎壯陽。適用於陽氣衰弱所致腰膝酸軟,久病體虛,腸燥便秘,陽痿早泄。

4.山藥粥

原料:山藥、韭菜、芡實各30克,粳米100克。

用法:山藥搗碎;韭菜切末;芡實煮熟後去殼並搗碎。三味和粳米入鍋同煮,粥熟即可。

功效:壯陽補虛,強誌益氣。適用於脾腎陽虛所致虛勞羸弱,氣短乏力,泄瀉日久。

韭菜籽

腎陽不足:症見腰膝酸軟,四肢無力,畏寒怕冷,少腹虛冷,麵色蒼白,陽痿不舉,遺精,遺尿,帶下淋濁。常見於腎虛、慢性腎炎、男子性功能減退、女子月經不調、慢性肝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別名】起陽草、扁菜。

【產地】各國各地均有栽培。

【季節】秋季采摘。

【性味】性溫,味辛、甘。

【歸經】入肝、腎經。

【功效】壯陽固精,溫補肝腎。

1.韭菜籽丸

原料:韭菜籽、桑螵蛸、龍骨各等份。

用法:將韭菜籽炒熟,與後兩味同研為細末,製丸待用。日服2次,每次服用5克,飯後服用。

功效:滋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虧虛所致夢遺,滑精,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2.韭菜籽酒

原料:韭菜籽100克,白酒75毫升。

用法:將韭菜籽焙幹,研為細末,以白酒衝服。

功效:補腎壯陽。適用於腎陽虧虛所致遺精等症。

3.韭菜籽粥

原料:韭菜籽10克,粳米50克。

用法:韭菜籽炒熟;粳米淘洗幹淨,同韭菜籽共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煮至米粒軟爛即成。日常食用。

功效:補腎益陽。適用於陽痿、遺精等。

4.韭菜籽豆腐羹

原料:肉末60克,韭菜籽、肉蓯蓉、補骨脂各12克,嫩豆腐250克,鹽少許。

用法:韭菜籽、肉蓯蓉、補骨脂加適量水,煎30分鍾後,濾渣取汁;鍋中放油,燒熱後,倒入肉末煸炒,再倒入煎取的藥汁,加入豆腐,翻炒,煮熟,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溫腎固精。適用於腎陽虛者症見精神不振,腰膝酸軟,夜尿頻數,男子婚久不育,遺精早泄。

5.韭菜籽龍蝦湯

原料:韭菜籽12克,龍蝦250克,黃酒60克,生薑4片,紅棗5個,鹽少許。

用法:將鮮活龍蝦放入黃酒中浸過,令蝦醉死,然後用薑炒熟;韭菜籽洗淨;紅棗去核洗淨;將全部材料放入鍋內,加適量水,武火熬沸後,文火煲約2小時,加鹽調味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補腎壯陽。適用於腎陽虛之精少症及腰膝酸軟,下肢無力,夜尿頻數,陽痿早泄。

腎陽不足:症見腰膝酸軟,畏寒怕冷,耳鳴,心煩失眠,盜汗,麵色蒼白,四肢無力,少腹虛冷,小便失禁,大便幹結,遺尿,陽痿,遺精,帶下清稀。常見於腎虛、慢性腎炎、男子性功能減退、女子月經不調、性冷淡、不孕不育、慢性肝炎、甲狀腺功能減退、便秘、尿崩症等。

【別名】淡大芸、寸芸。

【產地】內蒙古、寧夏、甘肅。

【季節】3~5月采摘。

【性味】性溫,味甘、鹹。

【歸經】入腎、大腸經。

【功效】壯陽補腎,潤腸通便。

肉蓯蓉

1.肉蓯蓉散

原料:肉蓯蓉10克,蛇床子4克,五味子、菟絲子、遠誌各3克。

用法:以上各味藥研為細末,空腹時以黃酒送服。

功效:溫腎壯陽。適用於腎陽虧虛所致諸種病症。

2.肉蓯蓉丸

原料:肉蓯蓉、茯神、遠誌(去心)、柏子仁各60克,菟絲子、薯蕷、牛膝(去苗)巴戟、杜仲(去粗皮,炙微黃)、續斷、白茯苓、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山茱萸各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