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補陽(4)(1 / 3)

用法:刺五加去泥沙,洗淨,置鍋中,加入適量水,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煎15~20分鍾,加白糖,待其溶化後,濾渣取汁即成。代茶飲。

功效:補心益精。適用於心髒病、高血壓、癌症等。

桂心

心陽不足:症見心腹寒冷,頭痛,腰痛,自汗,怔忡不寐,形寒怕冷,舌淡蒼白,脈虛弱或沉細無力。常見於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減退預激綜合征、神經衰弱、多汗症、低血壓症、冠心病、風濕性心髒病、貧血等。

【別名】桂辛、桂通。

【產地】廣東、廣西、雲南、福建。

【季節】7~8月采收。

【性味】性寒,味甘。

【歸經】入腎、脾、心、肝經。

【功效】溫中補陽,祛除止痛(與肉桂基本相同)。

1.桂心丸

原料:桂心、沒藥、檳榔、當歸(銼,微炒)、牡丹、赤芍藥各15克,川大黃(銼碎,微炒)、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延胡索、厚樸(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京三棱(微煨,銼)各30克,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幹漆(搗碎,炒令黃燥煙出)各9克。

用法:以上各味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小。日服3次,每服30丸,以溫酒送服。

功效:溫補心陽。適用於產後血氣不散,上攻心腹,時寒時熱,四肢羸瘦煩痛,不思飲食。

2.五味麥冬湯

原料:麥門冬100克,桂心、五味子、炙甘草各25克,地骨皮50克,粳米5克,小麥10克。

用法:以上各味藥搗為粗末,以薤白煎水,去渣,衝服,每次25克,空腹溫服。

功效:溫補心陽。適用於心陽虛損所致咳逆傷損,悸動少氣。

3.桂心人參粥

原料:桂心粉5克,人參粉3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用法:粳米淘洗幹淨,與人參粉、桂心粉同入砂鍋,加水適量,以武火燒沸,繼之以文火煎熬至粥成。

再取一鍋,將冰糖加水熬汁,製成後一邊慢慢加入粥中,一邊攪勻後即成。早晚空腹食用。

功效:溫補心陽。適用於心陽虧虛所致食欲不振,心慌,怕冷,自汗,氣短,失眠,健忘,性功能減退。

薤白

心陽不振:症見胸痹心痛徹背,胸脘痞悶,氣短喘息不得臥。常見於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神經衰弱、冠心病、風濕性心髒病等。

【別名】野薤、野蒜、野白頭、慕頭。

【產地】分布於南北各省以江蘇、浙江居多。

【季節】4~5月采挖。

【性味】性溫,味辛、苦。

【歸經】入肺、心、胃、大腸經。

【功效】溫通心陽,寬胸散結。

1.薤白粥

原料:薤白50克,粳米100克,精鹽適量。

用法:薤白洗淨剝皮,切成細丁;粳米洗淨。先將粳米入鍋,加水適量,以沸水煮沸,加入薤白,煮至熟後,加精鹽調味即成,溫熱食用,可做早晚餐用。

功效:寬胸通陽,行氣止痛。適用於心陽不振所致胸悶不舒,氣短喘息不得臥。

2.薤白三七雞肉湯

原料:薤白60克,三七12克,陳皮6克,雞肉(連骨)500克,生薑、紅棗、米酒、精鹽適量。

用法:雞肉洗淨、切塊;薤白去根須,洗淨;三七洗淨,打碎成粒狀;陳皮以水浸透洗淨;紅棗去核洗淨;生薑洗淨。將雞肉、三七、陳皮、生薑、紅棗同入開水鍋中,以武火煮沸,繼之以文火煲煮2小時後加入薤白,再次煮沸片刻,入精鹽調味,入米酒攪勻即成。

功效:通陽散結。適用於心陽不振所致胸痹,症見胸部隱痛,倦怠乏力,喉中有痰(痰白),脅肋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