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補陽(4)(2 / 3)

3.薤白豆豉粥

原料:薤白、淡豆豉各50克,粳米100克,精鹽適量。

用法:薤白去皮,洗淨,切細;粳米淘洗幹淨,以冷水浸泡約半小時,撈出瀝幹;淡豆豉洗淨。鍋中加水約1200毫升,入粳米,以旺火煮開,入淡豆豉,改小火煮至半熟,入薤白、鹽,再煮至粥成即可。

功效:通陽止痛。適用於心陽虧虛所致胸痹,心絞痛,畏寒怕冷,自汗,脘腹疼痛。

常見補品

養心定悸膏

【主要成分】桂枝、炙甘草、地黃、紅參、麥冬、大棗、黑芝麻、阿膠、生薑。

【功效】複脈定悸,養血益氣。

【適應證】用於氣虛血少,心悸氣短,咽幹舌燥,大便幹結,失眠盜汗,心律不齊。

杜仲補天素丸

【主要成分】杜仲(鹽水炒)、遠誌(製)、菟絲子(製)、肉蓯蓉、淫羊藿、巴戟天、澤瀉、白芍、當歸(酒製)、蓮子、柏子仁、金櫻子、黨參、枸杞子、牡丹皮、女貞子、黃芪、熟地黃、山藥、陳皮、茯苓、砂仁、白術、山茱萸、甘草。

【功效】溫腎養心,壯腰安神。

【適應證】用於腰脊酸軟,神經衰弱,夜尿頻。

補肺陽

肺腎虛寒:症見咳吐涎沫,質清稀而量多,氣喘短促,形寒肢冷,精神疲憊,氣短乏力,舌質淡胖,蒼白滑潤,脈遲緩。常見於肺結核、慢性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肺衰竭、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支氣管哮喘、心律失常、神經衰弱、低血壓症、冠心病、風濕性心髒病、慢性腎炎等。

【別名】胡桃仁、胡桃肉。

【產地】主要分布於華北。

【季節】秋季果熟時采收。

【性味】性溫,味甘。

【歸經】入肺、腎、肝經。

【功效】強筋壯骨,補益肺腎。

核桃仁

1.人參胡桃湯

原料:人參6克,胡桃30克。薑、棗適量。

用法:以上各味藥加水適量,煎煮約40分鍾即成。

功效:補虛定喘。適用於肺腎虛寒所致喘咳。

2.補益肺腎方

原料:胡桃肉400克(搗爛),補骨脂200克(酒蒸)。

用法:以上各味藥研末,蜜調如飴服。

功效:溫補肺腎。適用於內外濕傷,陽氣衰絕,虛寒喘嗽,腰腳疼痛。

3.核桃酪

原料:核桃仁150克,小棗45克,大米60克,白糖240克。

用法:核桃肉以沸水浸泡片刻後去衣、切碎;將紅棗洗淨蒸熟,去皮、核;糯米以溫水浸泡約1小時。三味加清水約100克,以石磨磨漿。鍋內入清水500克,加白糖燒沸,將核桃漿倒入(邊倒邊用勺子慢慢攪動)。燒沸起糊即可裝碗服用。

功效:補腎固精,溫肺定喘,潤腸通便。適用於肺陽虛弱,腎陽不足所致腰痛腳弱,小便頻數,大便燥結。

4.棗杏燜雞

原料:公雞1隻,大棗5枚,胡桃仁20克,甜杏仁12克,栗子200克,豬油75克,生薑、蔥各15克,紹酒15毫升,芝麻醬6克,味精1.5克,食鹽3克,醬油10毫升,糖10克,濕澱粉50克。

用法:胡桃仁、甜杏仁以沸水浸泡片刻,去皮瀝幹,置溫油鍋內翻炸至金黃色撈出,冷後將杏仁壓成末。栗子切成兩瓣,入沸水鍋中煮至半熟時撈出,去殼衣。雞去毛、內髒,切成3厘米見方小塊。炒鍋入豬油,以武火上燒至六成熟,入雞塊炒至黃色,加入紹酒、薑絲、蔥節、糖、醬油等,煸至上色後,加入清湯、胡桃仁和大棗,以文火燜1小時後,加入栗子繼續燜15分鍾左右,用濕澱粉勾芡,澆在雞塊上,再撒上杏末即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