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補益脾肺,溫陽益氣。適用於肺腎陽氣不足所致咳嗽、氣喘等症。
蛤蚧
肺腎陽虛:症見咳吐涎沫,氣喘短促,質清稀而量多,形寒肢冷,精神疲憊,氣短乏力,舌質淡胖,蒼白滑潤,脈遲緩。常見於肺結核、慢性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肺衰竭、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支氣管哮喘、心律失常、神經衰弱、低血壓症、冠心病、風濕性心髒病、慢性腎炎等。
【別名】對蛤蚧、蛤蚧幹、仙蟾。
【產地】廣東、廣西、雲南。
【季節】全年均可捕捉。
【性味】性平,味鹹。有小毒。
【歸經】入肺、腎經。
【功效】溫肺補陽,定喘止咳。
1.蛤蚧散
原料:蛤蚧1對(炙),成煉鍾乳、款冬花、肉桂、白礬(飛過,別研)、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以上各味藥共研為細末。每次1.5克,以蘆管吸之。也可空腹時用米飲調下。
功效:溫肺化痰,止咳定喘。適宜於肺腎陽虛所致上氣咳嗽,年久不愈症。
2.蛤蚧丸
原料:蛤蚧(炙)10克,山藥、黨參、百合、麥冬各30克。
用法:以上各味藥共研為細末,蜜煉為丸。日服2次,每次3克。
功效:溫補肺陽。適用於肺結核如咳嗽咯血症者。
3.蛤蚧人參酒
原料:蛤蚧1對,人參50克,白酒1000毫升。
用法:蛤蚧洗淨切小塊,人參洗淨切片,兩者共裝入幹淨的紗布袋中,係好,放入酒中,浸泡14天後即成。隨量飲用。
功效:補肺益腎。用於肺腎兩虛所致的久咳虛喘,神疲乏力,腰膝酸軟。
4.蛤蚧粥
原料:生蛤蚧1隻,全黨參30克,糯米50克,酒、蜂蜜各適量。
用法:生蛤蚧用刀背砸頭至死,開膛去內髒,衝洗幹淨,用酒、蜂蜜塗抹全身,注意保護尾巴不可斷折,再置瓦片上炙熟;全黨參洗淨,炙幹,與蛤蚧共研成末,調勻成餅;糯米淘洗幹淨,煮成稀粥,至八成熟時,加入蛤蚧黨參餅,攪拌至化開,繼續煮至粥熟即可。分2~3次食用。
功效:補益肺腎,納氣定喘。適用於日久咳喘不愈,麵浮肢腫,動則出汗,腰腿冷痛,陽痿。
肺陽虛:症見胸悶,氣喘短促,咳嗽,咳吐白痰,精神疲憊,氣短乏力。常見於外感風寒、肺結核、慢性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肺衰竭等。
羊紅膻
【別名】羊洪膻、六月寒。
【產地】東北、陝西、山西、甘肅、內蒙古、河北等。
【季節】秋季采集。
【性味】性溫,味辛。
【歸經】入心、腎、肺、脾經。
【功效】溫肺散寒,止咳祛痰。
羊紅膻飲
原料:羊紅膻根9克,或全草15克。
用法:加水適量,煮沸後再煮約半小時,取汁服用。
功效:溫肺散寒。適用於外感風寒等症,尤其對治療支氣管炎有良效。
肺陽虛:症見腰膝冷痛,寒痰喘咳,冷喘。常見於肺結核、慢性肺炎、肺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肺衰竭、外感風寒等。
鍾乳石
【別名】石鍾乳、滴乳石、石乳鍾。
【產地】陝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
【季節】3~4月采集。
【性味】性溫,味甘。
【歸經】入肺、腎、胃經。
【功效】溫肺助陽,平喘止咳。
1.鍾乳丸
原料:鍾乳粉150克,黃蠟(銼)9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