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亞製片人的電影理想(1 / 1)

歐亞製片人的電影理想

專欄

作者:丘雁

去年報名參加了意大利烏迪內電影節和韓國釜山電影節聯合舉辦的歐亞製片人計劃。該項目每年從歐洲和亞洲國家各選5名製片人,在歐亞兩個電影節期間邀請專家對他們進行為期5天的密集培訓,涉及劇本開發、項目推介、融資、發行和銷售等不同環節。該項目的目的之一是增進歐亞電影人之間的國際合作。

歐亞製片人計劃的甄選非常嚴格,入選的製片人必須至少製作過一部院線長片並有國際合拍的突出經驗。我有幸今年被選上並參加了培訓,感觸頗多。

今年的10個製片人分別來自法國、荷蘭、比利時、波蘭、摩洛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和中國。除了口音各異的英文在培訓室裏此起彼伏以外,10個製片人的種族、宗教、性格和人生閱曆各異。另外兩名作為領隊的法國製片人以及一位來自英國的劇本專家也各有特點,整個培訓過程不僅愉快,而且在這個小熔爐裏不斷有火花和文化差異的碰撞。

製片人永遠都在資金和藝術之間尋找平衡,這也是整個培訓期間最核心的主題。

好幾位製片人曾在項目開發和融資過程中麵臨兩種選擇:一,為了投資人的要求增加明星、修改劇本、把對話從當地語言改為英語並增加預算使影片更加商業;二,不做改變,忠實於故事和編劇、導演初衷,使影片更真實、更真誠。經過熱烈的集體討論,參與培訓的製片人都選擇了後者,但同時也力爭把項目包裝和開發得更有賣點和商業潛質。

給我們進行劇本培訓的專家一再強調,不管你的電影是爆米花還是文藝片,最重要的是影片的主人公要有意思,否則沒人關心他們在電影裏的命運。我們都深以為然。其實,有時候沒必要刻意去給電影分類,不管是所謂的商業片還是文藝片,最基本的原則都一樣,你要有一個邏輯合理、引人入勝的好故事,以及令觀眾關心並有興趣關注的主人公。

10位製片人帶來的項目也非常國際化。法國製片人的項目,導演是韓國人,拍攝地點在菲律賓。荷蘭製片人的項目拍攝地點在印尼。新加坡製片人的項目,拍攝地是印尼。馬來西亞製片人的項目,導演是馬來西亞籍的中印混血,拍攝地點在上海等等。

這些項目大都是小成本劇情片,有的主打概念,有的由真人真事改編,有的屬於類型片。歐洲和亞洲都有一些電影節或基金提供小額的劇本開發獎勵,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例如荷蘭製片人的項目就得到了荷蘭一個政府基金高達70萬元的劇本開發資助。這種獎勵是所謂的“免費的錢”,不需要償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基金和組織資助電影項目,有的不需要回報,有的是股權投資,這些都是寶貴的資金來源。中國絕大部分電影都是股權投資,但世界其他國家的電影多以股權投資結合各種“軟錢”和貸款,這種結構設計降低了股權投資人的風險和製片人的壓力,對投資人和電影人都是保護,也是成熟市場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