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吉尼斯中國之夜》挑戰創意極限
電視
作者:周文賓
在不久前國慶期間播出的《吉尼斯中國之夜》中,央視知名主持人王雪純再度出現在主持隊伍中,用甜美聲音見證了50項奇跡的誕生。
《吉尼斯中國之夜》是央視精心打造近十年的知名品牌節目,在這個節目的舞台上誕生了數百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王雪純是這檔節目的親曆者和見證者,從2006年節目誕生以來,她就是這檔節目的主持人。
關於吉尼斯,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說法。說簡單了,在形式上,吉尼斯是對人體潛能未知極限進行的挑戰。說深了,從內涵上,吉尼斯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
對吉尼斯世界紀錄和《吉尼斯中國之夜》,王雪純曾用這樣一段文字來闡釋自己的理解,從而也道出了許多吉尼斯挑戰者的心聲:
“一晃快十年了,《吉尼斯中國之夜》快十歲了!”大家說。
一這樣說,所感慨的就是光陰如梭。我倒覺得過得不快,往事曆曆在目,像一鍋老湯,分明是歲月慢慢熬出來的。
記得第一次錄《吉尼斯中國之夜》,興奮,人人都興奮,這麼多奇特的人,奇妙的事,全擠到我們的舞台上來亮相!有一期我們設計了一個環節,一輛麵包車緩緩開上舞台,觀眾猜,單指推車?頭發拉車?牙齒拉車?難不成是汽車特技?結果和車無關,亮點在車上載的神秘來客。車門拉開,徐徐走下來的分別是:世界上最高的人,最矮的替身演員,腰最細的人,頭發最長的人和眉毛最長的人!哈!逐一介紹完,幾位奇人一字排開,全場觀眾起立驚呼!成就感在心裏雀躍......
回憶中的錄像現場總是燈光耀眼,總是為挑戰紀錄者捏著一把汗,總是錄得艱苦又漫長,因為這可不是排練好的文藝節目,而是一次次向世界之最的衝刺,從道具到選手狀態,到認證官的檢驗......節目錄製現場的觀眾是非常辛苦的,是最有耐心的,也是大有眼福的。
是的,這個舞台讓我們大開眼界。
連續多年回到這裏的挑戰者有很多,美國一對表演柔術體操的夫婦,幾次來都是第一天到,第二天就參加錄像,第三天就離開,因為他們有繁忙的演出合約。兩個人看起來相當神仙眷屬,先生健美,女士貌若仙子,但我每次都看見他們滿眼血絲,顯然疲勞得很。可是,每次錄像時的表演,他們的狀態卻那麼飽滿,動作那麼嫻熟、默契。他們在這個舞台上留下的情意綿綿、和諧優雅,說是力與美、力與情的絕唱一點都不為過。實為我最喜歡的一對世界紀錄創造者。
吉尼斯精神,到底是什麼?在我看來,它是一種激勵。激發了人在一切方麵的潛能,把各項極限值無限推進。其中,創意的極限是我最欣賞的,簡單說,就是創紀錄的好點子。參考一下“床墊多米諾”和“一輛Mini車裝進最多的人”這兩項紀錄,嘿嘿,你就明白我的意思啦!